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76今日阅读:75今日分享:44

企业数据该怎么用?怎么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呢?

提到数据的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非常热门,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或尝试拥抱大数据,但很多企业数据却不知道怎么使用数据?
方法/步骤
1

“不知道这些数据怎么用”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家企业也只是许多中国企业运用数据现状的一个缩影而已,不止中国,在全球都是这样。IDC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数据供应量达到了 2.8 泽字节(ZB),即 2800 万亿GB,但是其中仅有0.5%被用于分析。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从粗放经营转型到精细化运营。

2

精细化运营其中有一个核心点,就是数据化管理。之前很多的决策是拍脑袋决定的,高速的增长将这种决策的缺点掩盖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存量时代,意味着现在的运营必须趋向精细化,所做的决策必须是通过市场调研、论证、数据分析等所得出的科学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在积累数据,数据积累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可能产生质变,催生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举个例子——蚂蚁微贷。阿里巴巴利用多年的线上零售数据、支付金融数据、个人身份数据等,通过多维数据的整合、加工、计算,构建信用维度,可以极大地提高蚂蚁微贷发放贷款的效率。这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初步应用,很多的金融产品机构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进。

4

那么,企业该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呢?首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解决的数据问题。

5

一、数据来源整合们讲数据分析,数据从哪里来?可能来源于网站、来源于系统、来源于一些线下excel表格。那么这些数据的管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1、数据源的广度比如说,服装业企业客户,分析成交单数、客单价,成交单数是进店人数乘以成交率,进店人数呢又是路过人数乘以进店率,那么路过人数、进店人数就属于数据广度这一块儿,数据足够全面,未来支撑分析的维度就会更多。2、数据源的深度比如看某个订单的时候,需要知道时间、地点、价格、款式等。数据源整体数据质量如果不够的话,未来是不足以支撑细化的数据分析的。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数据全部收集起来,并实现“一键接入,随需更新”,提升数据源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对数据源的质量进行一个管理,要保障数据需要足够广、足够深;数据需要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例如企业在开会,当销售出现问题的时候,A部门拿出一个销售数据,B部门拿出一个销售数据,但是对不上号,来回推诿扯皮,无法解决问题,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企业把数据管理起来,例如,我们在设立数据指标框架的时候,要定义的核心指标是什么?是成本、利润还是营收?以营收为例,又拆分成客户数和客单价等等,这些数据分别来源于哪些数据源、哪些系统?系统数据录入人员,录入是否规范?我们对数据指标的定义是否一致?所以需要我们整体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定义出一致的指标,将数据治理做好,然后在统一的平台上统一输出数据,这样确保了统一的数据口径。

6

二、使用场景1、需覆盖PC、移动端场景现在我们很多的应用场景是在移动端,尤其C端的应用基本都是。 传统的数据分析是PC端的模式,那么PC端的模式需要能够往移动端迁移。2、业务场景我们希望数据分析不止是一个概念或形式,它需要更加贴合我们实际的业务场景,发挥它的价值,解决业务过程当中实际碰到的问题,所以必须涵盖业务场景,切实有效解决业务人员和操作人员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真正带给他们价值,才能将这个平台在企业中运用起来,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弃置不用。

7

三、数据处理的性能性能在传统软件中是非常不被关心的指标,我们最开始想去上一套系统,最关注的是功能,只要功能能够满足,系统慢一些没关系。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量的C端应用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当你已经习惯了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快速的运行环境的时候,让你切换回一个反应非常缓慢的系统的时候,相信你就对这个系统应用很难接受了。

8

BDP商业数据平台上亿级数据计算时间是0.28秒;我们线上有超过60万个数据模型,从数据源变化到模型计算完成的平均时间是24秒等等;这些性能数据足以保障用户在前端体验到的是一个快速、反应灵活的分析平台。

9

四、数据可视化未来,数据分析会往业务部门做一个迁移,因为只有业务人员才最懂业务,才能最大发挥数据的价值。但是通过大量的表格,一般业务人员很难从中快速发现一些业务问题。所以,数据也会从数据表格的形式向图形化转变。毕竟,人类对图形的接收处理的速度远高于数字,以下的可视化图表来自BDP个人版~

10

如果可视化探索分析要真正地应用到业务人员当中,需要具备以下特征:1)易用:数据分析平台要降低门槛,前提就是易用。

11

2)灵活: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业务发展变化非常快,今天要分析A数据,明天要分析B数据,后天要换一个维度去分析A和B的数据。如果是传统平台,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研发人员永远无法满足无穷无尽的改变,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也意味着无法快速的去响应市场,使得企业运营的效率会降低,竞争优势会慢慢丧失。所以这个数据分析一定要灵活、快速,以支撑业务的变化。

12

3)高效: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发展,数据量越来越膨胀。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的体量的时候,比如说1亿条数据,如果要做一个分析,到底多长时间能够反馈出一个结果?在很多企业当中,性能已经成为了数据分析的短板。比如,我们的一个零售客户,之前分析一个数据,需要6个小时,运用了BDP商业数据平台后,2到3分钟即可得出结果,大大缩短了分析过程,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绩效。试想一下,你分析过程6个小时,你的对手只需要5分钟,日积月累下来,差距可想而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