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18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对雨水系统的改进有哪些方面?

一、对雨水系统的改进  1.对雨水管道出水口的改进  城市内的雨水大多通过管道就近自流排入河道等水体,但平原城市由于受地形限制出水口多采用淹没式,即出水口低于水体水位。由于受水体水位顶托,管道内水流速度减小,管道排水能力减小,导致汛期城区低洼地段长时间积水,影响车辆通行和市民的出行。另外由于出水口处多不设闸门,导致雨水管道下游河水回灌段无法进行清淤。鉴于上述原因,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城市雨水管道入河出水口应尽量高于或等于排放水体的设计水位,可采取减小管道坡度、管道浅埋加固处理、调整城市竖向规划等措施来实现;(2)如出水口不得己低于排放水体水位时,设计上应考虑水体水位顶托的影响,核算淹没出水的排水能力,当不满足时在入河口处建设抽升泵站和溢流闸门,以在汛期时开启水泵抽升强制排水,同时因闸门的设置也利于下游管道的维护清淤;(3)为保证立交(尤其是下穿立交)排水出水口的可靠性,立交排水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  2.建设雨水管道之间的连通管  城市内的雨水管道往往建成几个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来排除雨水,各系统之间互不连通。但是根据实际经验,由于雨水管道各系统的汇水面积、集水时间均不相同,因此高峰流量不会同时发生,各系统的排水能力也就各不相同。为充分发挥各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地面积水时间,建议在相邻两个系统之间的适当地点(如易积水地段)设置连通管,将雨水管道建成环状管网,通过连通管可相互调剂水量,达到改善排水情况的目的。  3.建设直通污水检查井的雨水收水口  在暴雨集中的北方城市,为尽快排除地面积水,往往采用打开污水井盖,强行排水的做法。这样做效果很好,但是也给行人、车辆及自身带来安全隐患。可以设置专用收水井,直接与污水管道相连,不与雨水管道沟通,既可避免河道顶托雨水倒灌,又达到排除汛期路面积水目的,同时也消除了人力打开污水井盖排除路面积水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做法见图1。  4.对雨水收水口的改进  雨水口的型式主要有平筐和立篦两类,平篦水流通畅,但易被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立篦不宜堵塞,但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针对多数地区不经计算、不加选择,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雨水口的情况,世纪星工程师介绍雨水口的布置应做以下改进:(1)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结合道路纵断设计布置;(2)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大,为提高收水速度,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最好采用“线形”收水井;(3)对 于道路纵坡较大路段,尤其是立交桥的引道处,应采用平篦雨水口收水,且在上游就开始布置雨水口,在下游段相应设连续多篦雨水口,形成“线形”收水井,让径流雨水从上游开始就收进管道,避免全部汇到下游或桥下后,造成积水。(4)下穿立交应保证其独立的出水系统,其桥头应增加截流设施,以分流客流雨水;(5)采用立篦雨水口时,应根据道路道牙时高度,保证有足够收水断面,道牙高度不足时,立篦与路面衔接处应做成三面坡。  5.建设住宅小区的雨水管道  目前多数庭院和住宅小区不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口,其院内的雨水经地面径流至市政道路上后才经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这样院内的雨水要经较长的时间才能收进雨水管道。由于院内径流雨水的汇入,增加了道路上雨水口的额外收水量,延长了泄水时间,易导致路面积水。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在庭院或住宅小区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口,让雨水在尽早时间内收进雨水管道,避免径流至道路上。  6.应研究推广应用渗水型雨水排水系统  为分利用宝贵的雨水资源,减少大量雨水径流给城市防汛带来的压力,应进一步研究开发及推广利用雨水入渗排水系统,减少雨水排放量,使雨水排放、入渗以及储蓄利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雨水检查井及雨水口的底板也相应设计为渗水材质,其井内不应采用水泥砂浆抹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