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1今日阅读:91今日分享:37

各家的教育思想

各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的重难点。这里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指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况的教育思想、墨家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教育思想、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中国教育史的知识点很碎,内容又特别多,所以这部分我们要多背多加深记忆。所以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让大家更好的复习。祝大家考研顺利!
方法/步骤
1

一、孟轲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4)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  (5)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2

二、荀况的教育思想  (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  (2)“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 于“化性起伪”;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 ”,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  (6)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提出对教 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3

三、墨家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①政治和道德教育  ②科学技术教育  ③文史教育培养  ④思维能力的教育;  (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①主动  ②创造  ③实践

4

四、道家的教育思想  (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  (2)“逍遥”的人格理想  (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5

五、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 ,只需进行法律教育;  (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3)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6

六、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1、《大学》:《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中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3、《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其中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尔不返”,考察内容为学生的德行和道艺;  (3)、教育教学的原则:  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  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  藏息相辅  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  4、《乐记》:《礼记》中的一篇,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

注意事项
1

教育思想史是指人类对教育现象和活动的认识过程。这是教育史中相对重要的部分。

2

教育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思想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代的孔子、孟子、康有为、梁启超、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

3

历史上的著名教育论著如《大学》《中庸》《学记》《师说》《劝学篇》等中包含的教育思想

4

近代一些著名的教育思潮如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等。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