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59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春季鱼类放生知识和技巧

很多鱼类的产卵期在春季,鱼苗一般也在春天投放,因此,在春天放生鱼类,能让鱼群壮大。正月里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以及宗教纪念日,许多进行放生的人士会选择春天投放鱼类到江河湖泊,寓意着生发吉庆,也为了累积资粮种善缘善因等宗教修为。冬春季节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要根据掌握一定的鱼类放生知识,不能盲目放生,否则放生的鱼类存活率不高。
方法/步骤
1

对于非本地传统土著鱼种的鱼类,尤其是从热带等地区引进的鱼种,不能适应本地低温,很容易在低温天气下被冻死,比较典型的就是鲳鱼、罗非鱼、鲮鱼等,即使不是热带鱼类,很多人工养殖的鱼类也容易在低温天气下冻死,鱼类不光容易被冻死,经历巨大温差也能导致死亡。气温不稳定的初春,温差大,很多放生鱼类在冷暖交替的折磨下不容易存活。很多地方在初春的时候气温都是很低的,因此,这种鱼类最好在春暖后再进行放生。很多地方都要在晚春后气温才稳定变暖,为了鱼儿的存活率,尽量安排在晚春后放生吧。但多数人实在是为了凑节日办法事放生,那就没办法了。

2

春初仲春往往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但自然水域的水体变温没有气温快,水体越深越宽,昼夜水温差异就越小,因此,为了防止放生鱼类因为剧烈温差死亡,要尽量把鱼儿投放到宽深的水域,这样鱼儿能在深水域避寒。

3

为了增加水域的鱼类种群数量,可以专门投放一些母鱼到水体里。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鱼类在深冬的时候就已经怀孕了,到了初春或是仲春就临产啦,俗话说“孕娘三分命”,由于温差大、食物不足、水体质量不好等因素影响,那些接近临产的母鱼放生存活率很低,因此,要挑选母鱼的时候,要拣选生产期在暖春后的个体。

4

市场上出售的淡水大鱼,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这些大鱼经过捕捞、运输等折腾,多数都存在脱鳞等不同程度的受伤,加上大鱼食物和需氧量都很大,对水质更敏感,又受到温差影响,很难存活太久,且放生后更容易被捕捞,因此,尽量选个头小些的鱼儿进行放生,这样能放更多生命个体,数量上的庞大,也有利于种群发展。一些带有渔业增殖性质的放生,更要放小鱼了,这样年底小鱼长大了,可以增加捕捞量。

5

很多人是出于宗教性质的行善功利而放生,往往会在放生前进行各种法事和仪式,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运送到江边放生的鱼类,往往是密集运输,一旦在容器里困得久了,缺氧和打架以及温差等因素,会导致很多鱼内伤外伤,这样的鱼放生后也难以存活,因此,要真正行善,就免去法事之类的无谓程序,到江边就立即放生。如果非要来仪式,可以先放生后搞法事,或是简短搞法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