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父母偏心是天性,排行老大最受宠。

图片【来源亲子天下】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天下的父母绝对是偏心的。最近一期《时代》杂誌揭露,在不同家庭中,每位父母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孩子。这源自早已预设好的生物自恋行為,為的是将属於自己的特质繁衍下去。文中引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指出,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而对象往往是老大,主要是父母在他/她的身上投注的心力和时间较多。真实比率还要更高,因為在观察者面前,父母总是努力掩饰自己的偏心。《手足效应》的作者杰弗里‧克鲁杰表示,父母偏心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成因复杂,包括了基因、排行、性别、性格、健康程度,甚至连长相都是。另外一项调查发现,父母最喜欢和自己性格相反的孩子:大多数父亲最疼爱么女,绝大部分母亲则偏爱长子。儘管没有一个父母肯承认,孩子们却感觉得到谁比较受宠。父母的偏心,会為孩子带来极為深远的影响。研究指出,受宠的孩子容易傲慢、自私,而那些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的孩子易有焦虑、自卑和忧鬱倾向,甚至衍生行為问题。专家给父母的建议是,如果你非得要宠爱某个孩子,请暗自放在心里。即便被孩子看穿了,你最好也否认,这样才能降低对他们的伤害。✽ ✽ ✽「我再也不要跟你玩了!」手足是我们在世上的第一个玩伴和朋友,自然也是我们最先结怨的「死对头」。不论我们是三岁或九十三岁,似乎狠难摆脱从小吵到大的「宿命」。根据美国《真实简单》杂誌,小朋友吵架的点和大人想的不一样。我们都以為小孩吵架不外就是在争宠、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社会发展》期刊曾发表过的一项手足吵架的研究,却发现事实完全相反。小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最能引发学龄手足斗争的事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东西」,如玩具、三轮车等。「為了让爸妈注意自己」这个原因反而垫底。小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平等对待」,而他们对比对象就是手足。因此有没有「拿到一模一样大小的蛋糕」、「一样多的乐高积木」、「有没有分到爸妈另一隻腿上的宝座」……绝不是大人眼中芝麻绿豆小事而已。在老二出生以前,老大根本没想过要计较这些事,但对於老大来说,「家里多了一个宝宝就好像先生对太太说,我要娶小老婆,从今以后,你们要一起拥有我一样,」《儿童与青少年手足关系》作者、心理学家麦弗斯基(avidan milevsky)生动勾勒出手足间的微妙情结。2~4岁手足,每10分鐘吵一次架美国亲职教练、作家玛克罕(laura markham)从手足互动的研究发现:年纪愈小的小孩,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衝动或尚未发展同理心时,就愈容易用放大镜去看他人与自己个性上的差异,而这会造成愈吵愈烈的局面。她举例3~7岁小孩抢玩具(一方抢走,另一方再抢回来)的频率,平均一小时会发生3.5次,但2~4岁年段的幼儿发生这类争吵的频率更高,平均每10分鐘就发生1次。那爸妈该怎麼办呢?难不成要拿量尺出来分饼乾?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家庭关系的教授克雷玛(laurie kramer)要爸妈安心,如果父母愿意好好跟孩子解释差异背后的原因,其实孩子是能够理解「不同的小孩需要不一样的对待」。譬如,对老大说:「小宝宝还不像你这麼能干,现阶段狠多事都没办法自己来,需要爸爸比较多的帮忙,这只是暂时的。」或者,妹妹看到姐姐有新衣服,而自己没有,妈妈可以说:「姐姐也是穿别人给的旧衣服,但这次拿到的旧裤子已经磨破了,妈妈才买新的给她。」九岁前吵架不能不管如果小孩已吵到不可开交、大声尖叫的地步时,爸妈可千万不要以為「让他们自己解决就好」。美国宾州大学促进人类发展预防研究中心的教授芬柏格(mark feinberg)表示,九岁以下的小孩衝突管理的技巧还不成熟,没有大人正向的引导,狠容易陷入没有建设性、鬼打墙的争吵模式:是我的。才不是,是我的。不,那是我的。才不是,那是我的……如果大人不管,小孩也可能会觉得反正没有解决或不和好也没关系。因此,孩子年幼时,爸妈还是要积极当调停者,让孩子都有机会发言把事发经过说一遍,协助他们一起发想解决的办法,甚至协商轮流退让。当孩子成功解决争执时,也不忘鼓励他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愈来愈好了!」这过程当然比直接叫孩子去罚站耗时,却是值得的投资,因為你在训练孩子学会為自己发声、自己处理衝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