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18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灭蝇灯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灭蝇灯的内部构造第一台灭蝇灯由威廉 F. 福尔摩(William F. Folmer) 和哈瑞森 L. 彻潘(Harrison L. Chapin)于1934年获得专利(美国专利1,962,439)。虽然现在灭蝇灯已做了很多改进,但主要是安全和诱引方面的改进,而灭蝇灯的基本设计一直被沿袭下来。 灭蝇灯的部件 灭蝇灯的结构非常简单,基本部件包括: 外壳——容纳部件的外部壳体。外壳通常由塑料或电接地的金属制成,形状像灯笼、圆筒或大方箱。外壳也可以设计成网格状,以防儿童或动物接触设备内部带电网格。 电灯泡——能够吸引昆虫的萤光灯,通常是水银、氖或紫外线(不可见光)。 电线网格或网筛——环绕电灯泡的金属丝网(通常为两个),网上带电来杀死(电死)昆虫。 变压器——为金属丝网充电的装置,将120伏(V)的电线电压变为2,000伏或更高。 变压器所供应的升高后的电压至少为2,000伏,加在两个金属丝网网格之间。这些网格之间有很小的缝隙,大约为常见昆虫的大小(几毫米)。金属丝网内的光线引诱昆虫进入装置(很多昆虫对紫外线的感知能力比对可见光的感知能力强,而且更容易被紫外线吸引,原因是吸引昆虫的花纹可在紫外线光下呈现)。 当昆虫飞向灯光时,会穿过金属丝网之间的空隙并接通电流。高压电流将流过昆虫,将昆虫汽化。这时通常会听到嗞嗞声。灭蝇灯在一个晚上可诱杀一万多只昆虫。灭蝇灯的设计不区分昆虫种类,但其引诱方式倾向于杀死最容易被紫外线吸引的昆虫。遗憾的是,紫外线对于蚊子没有吸引力。 关于灭蝇灯的争议虽然灭蝇灯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对灭蝇灯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1996年,特拉华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蒂莫西•弗里克(Timothy Frick)和道格拉斯•特拉美(Douglas Tallamy)在《昆虫学新闻》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于1994年夏天在特拉华州纽华克郊区的不同地点搜集和确定六种灭蝇灯的杀虫情况。在被电死并清点的近14,000只昆虫中,仅有31只是蚊子和咬人小昆虫( 0.22%)。数量最大(6,670只,占48%)的是来自附近的小溪、河流的无害水生昆虫和蠓虫。研究人员声称,杀死这么多无害昆虫会扰乱附近的生态系统。特拉美表示,大多数蚊子物种不会被紫外线吸引,而某些种类仅在白天咬人。他认为灭蝇灯对咬人蝇科昆虫的控制毫无价值,却造成非目标昆虫的大量死亡,对消费者和生态系统都是不利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