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72今日阅读:2今日分享:38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1]看待儿童教育

目前,我国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甚至于胎教,都异常的火爆。更有准妈妈们,提前为自己的孩子申请了企鹅账号,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宝贵的知识?怎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呢?
方法/步骤
1

《论语》中有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原本是指统治者在治理天下百姓的时候,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才能治理好百姓,让百姓也追随统治者。如今,这句话在儿童以及青少年教育中,也非常适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其次才是学校。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夫妻关系不和睦,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这会让孩子心理产生莫名的恐慌,而父母在争吵中的话,孩子基本都会记住,并且将这些话,这些莫名的恐慌,以一种其他形式,发泄出去。而发泄的形式也多为负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一些大道理,比如,做人要诚实,要勇敢,要拾金不昧,做出的承诺要遵守。可是在真实的生活中,父母们却没有先做到。这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从未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于,还有一些父母,将许多不良的认知,直接教授给自己的孩子。比如,有人在学校欺负你,你就揍他!还有被欺负了的孩子回到家,被父母训词,为什么不还手?你提我了吗?从而就会有,“我爸是李刚!”这类的豪言壮语,说起来,异常的顺口。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一个品德健康的父母,一定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

学习需要兴趣,教育不应强制。每个人生下来,就都是与众不同的。就算是双胞胎,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生下来就具备了某些天赋,也就是属于自己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份宝藏,是教育的核心。我们总说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做人本教育。可是现实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已经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走越远了。教育不应该是强制的,更不能以一纸试卷的分数,决定孩子是否是优秀的。学习是需要兴趣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或者物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那么,他一定能在这件事情或物件上学习到很多很多。孩子年幼,能接触的事情,物件也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看到更多,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一定能在某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要相信他,胜过你自己。千万不要把孩子强制培养成你心目中的样子。比如,你想让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名钢琴家,就不管他喜欢不喜欢,时刻监督,让孩子刻苦练习。因为爱因斯坦还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让自己的孩子努力不就行了。可是人家爱因斯坦还有后半句,让中国的翻译给删除了。那就是’有时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更重要。’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天赋,天赋是经由兴趣开发出来的。所以,孩子的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应由孩子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这样的教育,才叫以人为本。强制的教育不仅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和父母产生隔阂,更会让孩子不信任自己的父母,以至于真实的想法都不会和父母吐露一个字。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最失败的。我从这样的失败的教育中走来,我想和父母沟通的意愿,促使我走上了教育行业的道路,这是我内心的需求,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更是我想让中国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成长,长成他们自己的样子!而不是父母心中的样子。

4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一朵花,一木树,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些风风雨雨。遭受不起失败的人,永远无法成功。孩子也是一样,在温室里长大,必然会对外界的世界产生紧张,慌忙,甚至于恐惧。因为他们在舒适区里呆的太久了。所以,当孩子自己想要奔跑的时候,请你放开你的手,当孩子跌倒时,也请放开你的手,缄默住你的斥责。用你的双手,张开一个巨大的怀抱,让跌倒的孩子能有一个真正的依靠。刘备在白帝托孤的时候,对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古人伟大的教育智慧,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衷心的希望。其实,教育孩子,不是指父母站在制高点上,对孩子指指点点,不要再说什么,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了。你的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存在,与孩子相处,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会。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偏激。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抱怨。孩子本来就是一张纯白的纸,让孩子自己决定在这张纸上画点什么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