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35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技巧转:播音主持考级网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也随之脱颖而出。那怎样才能通过采访挖掘到有价值的内容?
方法/步骤

1.问好第一个问题  如果主持人在采访时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受访对象觉得有好奇感,特别想回答,那么,随后的采访会非常顺利,反之,则会随后的采访会使受访对象产生反感情绪。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受访者,记者型主持人可以提一些比较笼统的问题,让受访者在比较轻松的回答中慢慢进入状态。还有就是在一些客观话题的采访中,也可以用一些宽泛的问题开头,然后缩小话题,最后进入正题。这样受访者不会一开始就对采访产生反感,对每个问题都会有所保留。在《双城的创伤》中,柴静就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对小杨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只想问你一句,就是说,除了我现在知道的所有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我不需要你告诉我,我只需要你告诉我这一点,让我自己去调查。”只是第一个问题,就让采访对象消除了对主持人的敌意,为后边的采访打下了基础。  2.引导采访进程  一些采访对象面对主持人的话筒不免有些紧张,有时对主持人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些采访对象,平日里滔滔不绝,而一旦接受主持人采访就变得吞吞吐吐。这个时候,主持人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力争做到: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一举突破。笔者在实习过程中,曾采访一位高速交警大队长请他谈谈先进工作方法,他推辞说:“其实没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之后,在笔者的一再鼓励下,他还是打不开话匣子。后来笔者通过他的同事之口了解到他上大学的女儿曾写信历数了他的几大“罪状”,笔者就从这里找到突破口,从他的家庭谈起,谈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位大队长独到的管理方法和领导艺术不断从他的言谈话语中流露出来。  3.适时追问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是经常会出现的,这时,主持人就要根据情况运用追问的技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追问并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在适当的时间运用追问的技巧,达到彻底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王志无论是在《新闻调查》中,还是在《面对面》中,他经常会问道:“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为什么会这样看?”“那前边发生的事你又怎么解释?”这样的追问总是能让观众感到非常过瘾,这就是追问的艺术,在追问中让事情水落石出,在追问中看出事件的细节所在。  4.抓住细节  新闻图像真实、生动的细节,往往是表现人物、事物和表达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依靠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样,细节作为新闻事实中的一个细微的片断,主持人在采访中,细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新闻调查》中有一期是《透视运城渗灌工程》,主持人发现了渗灌井后面的秘密就跳上井台,拔出插在农田里的水管——这节水管就像一节木桩一样插在地上,没有半点水的影子;在另一段同期声对话中,一个农民在田头对记者说:“渗灌池建了,但从来没用过,不起作用!”她的话让正在一旁的乡干部立即训斥道:“胡说什么,谁胡说回头我就收拾谁!”通过这些细节,主持人为揭示渗灌工程的黑幕,捕捉到了一个充分的证据。细节的作用在采访中尤其重要,有时不需要主持人多说什么,甚至一个镜头,一段对话,一个动作,比主持人说上千句百句还要起作用。  5.有质疑意识  采访时主持人始终应以质疑为基本态度,但质疑的基础是观众,主持人的质疑应该建立在“观众想问什么”的基础上,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在《文明城市的诞生》中,主持人的质疑随处可见。面对当选城市领导,主持人问:“它(包头)是一个西北城市气候也不太好,为什么包头这次能评上文明城市?”,而当面对落选城市领导,主持人又问:“作为一个落选城市的市长愿意坐在这里接受我们的采访,你心里没有一点儿负担?”在采访调查组组长时,主持人又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选择这个地点他们的政府部门、交管部门知道不知道?”“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这种算作你们的一个重要的考评指标?”“它真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状态来吗?”。质疑才能挖掘出事实,事件的真相正是随着质疑的解答而最终揭开的。  合理运用采访技巧是每个优秀记者型主持人都应拥有的素质,而作为《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的王志、杨春、柴静等,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合理运用各种采访技巧对采访对象的采访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技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记者型主持人所应有的职业素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