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47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怎样舒心买房?

2012年楼市降价潮来临,刚需们纷纷按耐不住惊喜的心情想要出手买房,然而,买房并非只要关注价格就行了的。例如,前些日子发生的万科毒地板事件,让诸多买房人又对房子的安全产生怀疑。因此,买房还要买个放心,买个舒心。
四点建议:
1

要注意心态的平和,一旦买了就不要患得患失。如果是买来自住的,其实无所谓房价的涨跌,因为那就是自己的家。买房来投资当然是另当别论。

2

买房一定要多看看多比较,相信专家的建议不如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去项目看看施工现场,看看工期进度;看看周边的各种市政、交通和生活配套是否齐全;看开发商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

3

不放弃任何一个跟开发商磨价的机会。大家都懂的,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风声一直很紧,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只要你肯磨,好处自然会有。

4

多关注下报纸和网站的各种活动。参加团购也会让购房者省不少钱。

购房经验大总结:
1

以人均收入来分析房价泡沫程度的。对普通收入者来说,一般情况下,房价历来超出其购买承受力甚多,因此由人均收入推导出房价存在泡沫的观点很有群众市场,是破裂党、暴跌党、崩盘党、腰斩党的主要理论利器。如果说,房价是有效需求群体购买力竞争的结果,够不到门槛的群体,只是看客而已,用通俗的话来阐述,“房子不是卖给穷人的”,这话让人情何以堪,但又有多少人买“合理价位房”的梦想却在现实中破碎。

2

以价值决定价格来分析房价高低的。从建筑成本、楼面价、开发成本等分析出房价的技术派,颇受尊宠,但往往却经受不住时间考验。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观点一般不受待见,即便偶尔被承认,更多的是坚持供过于求之论点,伴随对炒房客的讨伐。总之,卖方太黑心,不买冤价房,这是不买房运动的主要动力源泉,但现实中,其成员难逃“囚徒困境”的宿命----购买力达到门槛的刚需离弃组织是主要原因。

3

忽略土地相对稀缺性来分析房价的。承载房子的土地,其稀缺性是决定房价及趋势的主要因素,这一般被认为是狗屁观点。主流观点认为,房子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砌出来的骨灰盒,高房价是炒起来的。

4

忽略自住房性能价值来分析需求刚性程度的。普遍地,自住房的居住功能(出租房即可提供)被着重强调,而自住房能提供婚育便利、更好的生活品质、成就感等性能,被漠视或否定,不买房的种种依据由此可以罗列一堆。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在出租房里,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怒气冲天,点解?

5

买/卖房钱用于炒股、买外币的。尽管论坛里股神颇多(基本上不贴实盘),不过,相比楼市、黄金市场,中国股市里常常是哀嚎遍野。看衰中国经济的人士,出于财产避难目的,倾向于购买外币,但这些年背时得很。

6

采取对抗式博弈方式的。和开发商、银行、中介硬扛,就是不给他们占便宜,站在买方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实中,对不愿让利的买方,卖方显然也不乐意提供共赢的机会。即使适度啃老,也一向被从道德上鄙视得无地自容。然现实中却往往是另外一种局面,孝子父母的积蓄在通胀过程中被理财得当的人给洗劫了,其中可能还包括憎恨的炒房客、啃老按揭族,肥水流入了“恶人”田啊,父母为子女老买不上房而操心,也不见得把孝顺给做好了。啃老买房的,结婚买房生子流程比较圆满,生活难了点,可能父母反而比较安心,也不见得没尽好孝道。

7

盲目照搬别国经验来分析楼市趋势的也不能证明,日本、香港、海南楼市萧条史,在地球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复制一遍。

8

以股市模式来分析楼市趋势的楼市会不会像股市一样,今天涨停明天跌停?楼市是否能像股市一样,快进快出,随心所欲地买卖?实践证明,在低点买上房的,不是专业的,就是瞎蒙的。

9

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楼市发展阶段的买得起就尽快买,这个建议在过去十年是被骂房托的重要依据。但是,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此阶段,地段比波段重要得多。

10

被无房人士忽悠在论坛上,预测房市的大仙相当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恐怕连售楼处的门槛都没踏过,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楼市掌控的自信,也不影响信徒的狂热。等到验证时间到了,弃楼逃跑也还好,有的牛B大仙,对前来诉苦的受害者冷冷地说“都成年人了,自己不会做主啊?我让你去吃屎也你也吃?”。没买过房子人士提供的建议,值得毫无犹豫地去相信,去实施?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