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00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氯维: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美容院等的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病原微生物
1

细菌(bacteria):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几乎存在于任何地方,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有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的条件就会大量地繁殖,细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通过皮肤伤口、口腔、鼻腔、眼、耳等,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是不同的,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2

病毒(Virus):是几大类微生物中,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它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

真菌(fungus):是一类不含叶绿素,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就可杀灭。

二、消毒与灭菌
1

消毒与灭菌概念: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实际上“灭菌”和“消毒”的概念有严格的区别。消毒是杀死消灭一切致病微生物,而灭菌是灭死的是细菌、真菌等,对病毒没有消灭作用;能消毒的一般就能灭菌,而能灭菌的却不一定能消毒。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2

灭菌法概念: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它包括: (1)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灼烧、烘烤等)、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等。 (2)化学灭菌法:包括气体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甲醛溶液加热薰蒸等)、应用化学杀菌剂灭菌法(如0.1~0.2%新洁尔灭溶液、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

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

煮沸灭菌法:是湿热灭菌法范围,就是将洗净的物品(如毛巾、衣服、床单、用具等)放入水中直接煮沸30min或60min,可将细菌全部杀死,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

2

紫外线灭菌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0~3000Å,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0Å的紫外线。主要用于消毒器具表面的灭菌以及净化室内空气。器具表面灭菌一般要经肥皂水洗净后再经清水洗净后擦干后在紫外线下灭菌,包好备用。

3

氯维液体喷剂灭菌:氯维液体喷剂灭菌属于化学灭菌法。可用于器具、皮肤伤口表面、物品表面、空间等等情况的消毒。这是一种含氯消毒制剂,有效氯含量在50-80ppm之间(日本厚生劳动省法规和美国FDA明确规定,人体长期使用的有效氯含量不能高于80ppm)。

4

医用酒精灭菌法:本法是化学灭菌法之一,可用75%酒精溶液用于剪刀、手术刀、针具以及皮肤表面和物品表面等的消毒。物品表面消毒前需要了解酒精是否恢复消毒物品产生损坏。

5

烘烤灭菌法:也称干烤灭菌,属干热灭菌法之一,主要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制品以及其它物品等的灭菌。一般有烘烤箱、酒精灯等。

6

过氧化氢消毒:3%过氧化氢溶液用于清洗皮肤及伤口。

7

2%的碘酒溶液:主要用于皮肤及小伤口等消毒。

8

薰蒸法灭菌:多用福尔马林或乙酸来薰蒸而达到灭菌,本法是属化学灭菌法之一。

9

84: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各种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不能用于皮肤。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