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6今日阅读:179今日分享:36

阶段性口吃怎么矫正

杨老师:您好!我是高二的一个学生,有个问题向您请教一下!我是一个口吃患者,因为前几天一个朋友打电话,太过紧张,又开始口吃了。我口吃的规律是一段时间会,一段时间不会,说话时总想一口气说完,可是有时候一些字又说不出。因为口吃,我有时会在口吃严重的时候避免和别人交流。请老师指点,或提供一些资料,帮我走出这个阴影,点亮我人生的灯。这位同学:您好!你说“我口吃的规律是一段时间会,一段时间不会”,从心理学上来讲,口吃“一段时间会,一段时间不会”,这与你对口吃重视与否有关。如果你对口吃看得很重,很怕口吃出现,很想在别人面前口如悬河的流利讲话,那么你的口吃的表现就会加重;反之,你把口吃看得轻了,同时也抱着一种口吃就口吃吧,只要我所说的话的意思说出来,别人能知道和理解就行了的态度,而且你也不在意是不是口吃了,那么你的口吃也就减轻或消失了。你的情况是不是像我上面所说的情况是一样的呢?我想肯定是这个样子!比如前几天你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总是想快速的把话说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我这样一个平时不口吃的人也会出现口吃,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目的颤抖”。庄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对于你“口吃”来说,你在与别人交往时越想让自己“不口吃”,那么你就越会“口吃”,因为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口吃”上了。这就好比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魔鬼对一群农夫说,我可以帮你们把村子前的山变成金山,前提是你们每天都得默念“大山变金子”,这样念上九九八十一天。只是这期间不能想猴子。农夫们就开始努力念,但他们努力了十几年,都没成功。因为他们在努力提醒自己不能想猴子,结果他们就想起来了。你看看你的表现和这个寓言故事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我想对于你的问题,只要你能做到与别人交往时口吃就口吃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其自然,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不去管“口吃”而不为此烦恼,那么你“口吃”的毛病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其次,你说给朋友打电话“太过紧张”,这实际上说出了你口吃的关键,本来你是不口吃的,也不是什么口吃患者,而是紧张造成了口吃。我们知道在紧张的情况之下,每个人都会出现心跳加速、胸闷气短、肌肉颤抖的心身反应,在这种状况之下每个人说话都会打磕巴,既然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那么就是非常正常的心身反应,既然是非常正常的心身反应,那么我们就需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在紧张的情况之下先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的紧张得以平息,然后放慢语速平缓自然地去说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要求自己把话说得完美无缺,任何时候都要要以自己的特色去对待他人他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而最受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他人面前的、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所以你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去过分关注对方对你的影响如何,也不用太在意自己口吃与否,只要尽到了自己的礼节和真诚,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最后,当你与别人交往时,如果发现自己紧张焦虑,那么就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比如当你于某个人交流紧张焦虑时,你可以说“你好!见到你有点紧张,请你见谅!”,当你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之后,你的紧张和焦虑也就随之消失了。同时在和别人交流时,不要去想与你说话的是谁,不必拘谨、担心和过于认真,也不要事先考虑,想说什么只要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不要考虑自己的语言他们能否听懂,是否口吃,只要开口就说,这是克服紧张、焦虑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与别人人交往时,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去想自己说出的话是否正确,也不要考虑他人怎么去想你所说的话,只要是与他人的交流就尽管说出你到嘴边的话语,这样你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和风格的机会,也就把握了主动,当然也降低或解除了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发生,当然口吃的情况有就不会出现了。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合适与否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