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88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爸爸妈妈应该注意的宝宝呛奶小常识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间很好的协调。
步骤/方法
1

​宝宝为什么会呛奶  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就表现为呛奶。

2

呛奶是宝宝自我保护形式  呛奶实际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但也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呛奶时如果宝宝哭声宏亮,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一般不需中断喂养;如出现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异常情况应即刻送医院。  因为宝宝现在的胃是水平置的,而且胃口的贲门是较松弛的。(大人的胃是竖直置的)所以宝宝吃奶后稍有大动作就会引起食物倒流而吐奶,等到三个月左右就会好多的。妈妈平时要注重的是:不要再宝宝大哭时给宝宝喝奶,这样更轻易吸进多余空气。喝完后竖抱宝宝,让宝宝趴在你的肩上轻轻的从下往上拍背直到打嗝。喝完奶睡觉时最好向右侧睡会避免吐奶。另外喝完奶不要马上逗宝宝玩,最好让他安静至少半小时。

3

选择正确的哺乳防呛奶  所以哺乳时应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 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

4

呛奶可能跟缺乏维生素有关  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研究者认为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而发生呛奶。  研究者曾对45例呛奶患儿(其中21例应用多种维生素治疗无效),在抗菌消炎和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1毫升维生素A肌肉注射,疗效显著。一般患儿在使用维生素A后2~3天,呛奶症状就开始减轻,4~7天(平均6天)呛奶消失。另外又与9例单用抗生素不用维生素A的呛奶患儿作对照,发现其呛奶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是12天。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为53毫升/公升,专家认为母乳喂养能够预防维生素A缺乏和婴儿呛奶的产生。孕妇和乳母应多摄取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动物肝脏和有色蔬菜等。婴儿则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5

呛奶问题有大也有小  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一般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

6

怎样解救宝宝?  宝宝还很弱小,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一些反射还很薄弱。当吃奶的姿势不正确或吃奶速度过快,可导致婴儿吐奶,并使吐出物随呼吸进入呼吸道。由于婴儿的无力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易导致呛奶窒息。所以,抢救婴儿呛奶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解除呼吸道阻塞。  急救方法如下:  1.密切观察:发生轻微的溢奶、吐奶时,婴儿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将奶吸入气管,家长只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状况及面色即可。  2..发生大量吐奶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婴儿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②用干净的手帕裹住手指,迅速清理婴儿口中残存的吐出物,以防再次被吸入气管。可用温水蘸湿的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③婴儿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这时使婴儿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可助其将奶水咳出。  ④经过以上抢救措施后,婴儿的情况若无好转,家长应马上拍打其脚底,使婴儿因疼痛而哭,迫使婴儿加大呼吸后吸氧入肺。  3.呼叫120:若呛奶严重,经抢救后情况仍不好转,家长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急救口诀  侧头清口鼻,拍背打脚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