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83今日阅读:100今日分享:18

一个世纪的企业管理回归

像马克思研究《资本论》从商品和货币的基础入手一样,企业的科学管理也是从分工与协作、劳动定额、生产效率、人际关系等生产现场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工业革命后的18世纪、19世纪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就事论事,提出了一些相互缺少关联度的生产现场运营管理的观点,例如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工作专业化等生产合理化的观点;查尔斯·巴贝奇在其《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均衡生产、专业化分工等观点;艾尔费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员工培训、任务分配等观点;埃尔·惠持尼在美国春田国家兵工厂进行试验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观点等等。但是,科学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理论是创建于20世纪的前30年。1912年由于美国海军兵工厂反对“泰勒制度”的一次罢工,美国国会举行了一次专门听证会,这个听证会给了泰勒一个极好的向公众表达他关于科学管理的概念和观点的机会c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75年到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后来又在一家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一直干到该厂的总工程师。1901年后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生产现场研究劳动组织、劳动生产率与管理的问题。通过对工时和动作的研究,他在其著作《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至今仍行之有效的生产现场运营管理理论:劳动定额、标准化作业、计件工资、成本管理、职能管理、效率优先等,奠定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实现了一次企业管理的精神革命。他的管理理论侧重点是“物”和“经济人”的假设,管理的着眼点是束之以严,管理哲学是用客观的管理代替主观的管理。亨利·甘特,美国一位在生产现场研究运营管理的机械工程师,是泰勒在创建和推广科学管理时的亲密合作者,他创立的甘特作业图,将生产的计划与进度联系起来,至今仍是生产现场景常用的作业排序工具。亨利·法约尔,法国的一位采矿工程师,他用一生的职业生涯研究生产现场运营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理论。1916年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胶管理》名著问世,主要内容有:组织与分工、职权与职责、统一指挥与领导、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公平与效率、纪律与秩序、首创精种与团结协作等14条管理原则,为卓有成效的管理协调理论奠定了指导基础。乔治·埃尔顿·梅奥,1924年至1932年的8年间,他和他的哈佛研究小组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通过在生产现场进行照明试验、装配试验、接线工作试验和大范围的访谈与调查,现场研究各种相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员工是“社会人”的假设,以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效沟通与士气、管理心理与员工态度、需要满足与情感激励等因素对生产效率和组织行为的影响,这个实验就是管理思想史上著名的“霍桑实验”,标志着入际关系理论的诞生,为以后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后到90年代,尽管管理的理论和学派层出不穷,例如运筹管理、系统管理、战略管理、权变管理、公司文化管理、经验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数理学派等等如丛林一般,但它们管理的着眼点一般都集中在生产运营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层面,相对于生产现场运营管理涉及的较少,强调的是执行。当管理思想的演变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愈加明显,企业问的分工与协作在全球范围展开.那么,企业的生产现场运营管理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信息链的基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它就像一面镜子,直接反映着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