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63今日阅读:3今日分享:40

腰痛,什么时候该拍片子?

腰痛患者,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腰痛是怎么发生的,有无扭伤史,腰部有没有受凉、受潮等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要麻痹大意,必要时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那么腰痛到底要不要拍个片子呢?片子显示有问题,就真有问题吗?
方法/步骤
1

美国:84%的人有过腰背痛来自美国临床指南的数据:腰背痛是美国第二大常见疾病,84%的成人在某个时期有过腰背痛,多数腰背痛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在美国,每年腰背痛的治疗费用在1000亿美元,而75%的花费用在了5%的患者身上。

2

你的腰痛症状是怎样的腰痛的病人,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腰痛是怎么发生的,有无扭伤史,腰部有没有受凉、受潮等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要麻痹大意,必要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到医院后,需要讲清腰痛的部位和性质,是纯单纯腰痛还是合并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串痛),有没有伴随下肢的麻木。还要注意与步行的关系,是不是行走一段以后会出现下肢酸痛、乏力,无法继续行走,休息一会儿又可以继续行走(间歇性跛行),以前有无类似腰痛的发作史等。医生会根据病人讲的病就需史作一些必要的物理检查,以便查清腰痛的原因。若是怀疑腰椎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等问题,要进一步的检查。

3

到底要不要拍个片子呢美国的指南是这样说滴:“在最初的4-6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无必要,除非合并有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异常或者高度怀疑系统性疾病(如脊柱肿瘤、感染)。如果4-6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一般做一个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就足够了。”“对于脊柱感染、肿瘤、椎间盘疾病和椎管狭窄来说,CT与核磁共振(MRI)相比X线平片更加敏感,但是>50%的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也并不少见,相比而言,椎间盘脱出的诊断价值更大。CT与核磁共振(MRI)的指征包括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高度怀疑脊柱肿瘤或者感染、12周后仍有持续性腰背痛。”

4

问诊+查体+X线,搞定大部分问题腰背痛非常常见,但多数情况下,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者辅以一些药物、按摩等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所以临床医生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脊柱疾病非常重要,但仍然要在必要性、费用和放射性损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般情况下,腰痛患者经过医生的问诊、查体,辅以X线检查,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即便如此,也不要随便应用腰椎X线片检查。当然,中国的国情略有不同,我们缺乏良好的全科医生体系,如果医生不能确保方便地随访病人,可能会更多应用X线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的情况。

5

CT、核磁不一定更好腰椎CT和核磁共振尽管理论上更加先进,在病人眼里是“更好的”检查,但实际上X线平片可以提供很好的基础信息,在反映脊柱序列等方面反而更有优势。作为病人而言,要摆脱“贵的就是好的”误区,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腰椎CT的放射线暴露要高出X线片许多,从放射线暴露的角度来看,腰椎CT>腰椎X线平片,腰椎核磁共振则没有放射线的暴露,所以从减少放射线损伤的角度来看,腰椎X线平片+核磁共振是一个不错的组合。腰椎CT在显示骨性病变的时候优于核磁共振,在制定手术计划时也需要参考腰椎CT(例如CT在显示椎间盘钙化方面优于核磁共振),建议有选择地应用腰椎CT。

6

片子有问题,不一定真有问题余大夫要提醒广大病友,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代表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同指南里面提到的,超过50%的腰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在少数。因此,不要在CT、核磁共振上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就随随便便给戴上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一定要结合症状、查体才能做出上述诊断。

7

腰痛患者平时注意啥腰痛患者如果症状较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就应该及时上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对于慢性腰痛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良好的坐姿,尽量选择高矮合适的椅子,并保持良好的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坐沙发、小矮凳等;2、不要久坐,一般30-40分钟左右要起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紧张的肌肉,做一些伸伸懒腰、屈伸侧弯腰部等动作,中间休息2-3分钟;3、睡觉选择硬床,上面铺上合适高度的软垫,这样睡眠时脊柱也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曲度,让肌肉、韧带等结构在睡眠时得到放松,太软的床会使腰部塌陷进去,睡觉时无法保持良好的腰前凸,就会使腰背部的肌肉处于拉长、紧张的状态,得不到休息,睡醒后反而觉得腰酸背痛;4、避免腰背部受凉、受潮;5、平时搬东西时注意做好准备,可以适当的热身,不要突然使力搬重物,先适当下蹲后再搬东西可以减少腰部的负荷;6、坚持腰背肌的专门锻炼。

注意事项

加强锻炼,不要出门就坐车,回家就躺沙发,通过积极的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尤其利于腰背部肌肉代谢产物的排出,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良,就容易导致代谢产物淤积引起无菌性炎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