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74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于丹论语学习个人早会心得分享

今天由我来同大家分享一下于丹《论语》的心得体会。从我们接触的《论语》来看,孔子的言论集中在做人、学习、教育、务政、治国安邦等几部分,其中怎样做人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文化启蒙,是谓百家争鸣。我们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的兴起,在诸侯割据的时代孔子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让鲁国强大,但最终也是空有抱负不能施展。这并不代表他的思想不如一统天下的秦朝所依仗的法家思想优秀,因为他的政治抱负不适应割据、混战、征伐的时代,只有到汉朝一统天下,意识到刑法严厉而使民怨沸腾,才将儒家孔子学说摆在了正统之位,我想董仲舒也只是适逢其会而已,不过却奠定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理论,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深深沉淀在国人的心中。于丹老师也是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部论语,之所以能够兴起于丹热、《论语》热,我想关键是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种心境。当下功利主义盛行,集体信仰缺失,社会整体浮躁,价值观扭曲等等,像燃烧在国人心中一股无名之火,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盲目、悲观、甚至绝望。于丹的论语解读,正如涓涓细流,平复大家心中的急躁。说醍醐灌顶有些过,但却有如沐春风、如饮醇酒的感觉。安贫乐道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但他能教会我们用平和的心境面对人生中的坎坷,社会中的不平之事。一夜暴富,一日成名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只不过被恶俗的媒体无端放大,似乎成了社会的主流,所以我们看到了几百万的人都想进入公务员的行列一日飞升,阿猫阿狗都在搞房地产,笑贫不笑娼,为了成名不惜一切,为了利益可以损公肥私等等。正如于丹解读的,我们用眼睛看外界的时候太多,看自己心灵的时候太少。谁还曾每日三省吾身,审视自己呢?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抛弃事业理想的人究竟能走多远呢?没有了理想目标的人会有激情和动力为一份事业而奉献所有的才智吗?应该说很庆幸,的培训中,我们早已将为事业而打拼的观念摆正。有了上下就有了凝聚力,有了荣辱与共的观念,有了为华神奉献才智的激情,有了为准备一场完美会议的忧心忡忡,同样也有了获得胜利时的成就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说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忠于恕,其实一个仁字即可概括。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从自己的主观的意愿想问题,很少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而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需要一种豁达胸怀与平和的心境。大家对萧何、韩信这两个历史人物都很熟悉,韩信是大军事家、大战略家,萧何是主管粮草与兵员输送的文官,但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投诚刘邦时韩信只是个管粮草的小官,经萧何月下追韩信,极力举荐拜为大将军。萧何的胸怀,还有这种仁义待人的态度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韩信在平定天下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说论功行赏应该是稳居第一位,而刘邦不顾群臣反对将萧何列为开过第一功臣,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萧何居首。这就是萧何在刘邦心中的位置。萧何之所以有这种胸怀我想一方面是他绝对地忠于刘邦,认定他是心中的明君;其次也是统一天下的理想,让他有了这种心胸于大度。这是超越了个人利益之上的仁。同样一个卓越的成功的团队的就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存在利益的分歧,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仁智勇三字包含了大胸怀,大智慧,大格局,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更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简单一个信字即可概括,这早就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无数次的验证。信誉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的长盛不衰的灵魂。当我们可以从容、淡定的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时候,我们就会迈入另一段灿烂的人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