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0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我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这是萦绕在每一个学设计的学生和设计职场新人脑海中的问题!  怎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口碑,让自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收获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财富?这是每个度过了专业积累期的设计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遍观所有优秀设计师成长之路,可以知道设计师保持快速成长、不断进步只有2个途径:一是多做方案,多做项目;二是多研习、多点评别人的方案!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设计方案点评——设计师快速成长的途径! 竞赛评审实例,再分析评价这种方案点评方式的利与弊。  这个竞赛评审分为两轮进行。选手提交的作品首先分组进入点评页面。第一轮,内部会员评审。每个参赛选手和设计师会员、VIP资深设计师、专家会员都有资格参与作品的点评+投票,可以通过发布主帖、回帖(对主贴的意见跟帖)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并投票。第二轮,外部专家参与评审。第一轮筛选出来排名前30名作品进入第二轮,并引入外部专家15名共同参与点评投票。仍然是通过发布主帖、回帖(对主贴意见跟帖)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意见并投票。  这种采取参赛选手和评审专家互动点评的方式与传统竞赛点评评选相比较,其显而易见的优势是: 1、参与的广泛性让竞赛的价值最大化。  传统竞赛依赖精英阶层——专家评选。  评优的基本流程是:专家组浏览方案,对自己认为优秀的方案提名并进行点评,最后大家进行无记名投票,筛选出各奖项优秀作品。评委组长代表全体评委对获奖方案进行综合评定,公布获奖名单。  能查阅全部方案的人基本就是组委会专家,从竞赛促进学习设计来说,恰恰评选专家是最不需要通过这个竞赛来学习和进步的人群!而最有需求的是参与的选手,但是他们无缘参与!  传统模式中,中标方案会在评语中获得专家几句指点,至于其他参选方案基本都没什么事,选手之间、选手和评委之间没有任何交流,选手对自己的方案好坏优劣、怎样改进不甚清楚。参与这样的竞赛,普通选手特别是较差的选手,是很难获得被帮助的机会的,本人认为这是传统竞赛评选的一大缺陷。  设计群网的竞赛互动点评模式弥补了这一缺点!它不仅让全部选手都能看到其他选手的作品,还能与感兴趣的作品相比较,互动交流设计构思和创意,观摩他人的设计手法,从中获得进步和提高,这种资源是在企业和参与其他专业活动所得不到的!大家通过设计、互动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我认为这样才算利用了设计竞赛的最大价值! 2、互动点评式的竞赛评选可以遏制抄袭之风!  当然,我们不是诟病传统竞赛评选方式不透明、不公正,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评委的资历水平和公信力都是成正比的,无需怀疑。但是参选方案的不能公开,不互动点评,让有抄袭习惯的设计者没有改正的契机,因为在日常工作中这样做没有人指责,甚至还有人赞赏。这是造成中国大地千城一面的重要因素。  竞赛作品的公开点评,让那些有创意、有创新、但是由于手法、技法或者其他因素不能中奖的作品得见天日,得到众多人的鉴赏和鼓励,让他们会更快成长,也让习惯于抄袭、套建筑的作品设计者遭到批评,他们会感到不安,会反思自己这条捷径走的是否有价值。我参与了设计群网的这场竞赛点评,很多点评者不客气的指责,相信会对这些现象有所触动!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专家和选手互动评选,让大象和蚂蚁站在一个舞台上,可以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符合我们设计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方针。对激发设计评论,摒弃山寨建筑的抄袭之风,有百益而无一害!这也是互动点评评选模式产生的价值之一!  3、选手和点评者的对作品的讨论、问题分析,有时会形成很针锋相对的观点,这对于参与方案点评的双方都获益匪浅;   我们可以查看现场点评之激烈效果。双方都可以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没赶上争论的人看了点评留言,一样可以参加。现在我们设计界现在处在万马齐喑的状态,大家都不想说,没工夫说,说套话,说场面话,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在网络上,一个充分自由的无所顾忌的场合,针对一个作品,特别是有这帮有勇气的年轻人,大家畅所欲言,不管对错,都值得鼓励,争论才能出真知!  建议设计群网可以就某个大家争论比较激烈的方案组织一个主题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引深形成观点讨论,这样有助于澄清一些理念。  对于参评的一些设计界资深老鸟们,我相信也收获颇丰。很多设计师在企业里工作久了,已经变成企业这部大机器的一部分,可能你很重要,是这部机器上的齿轮、变速箱而不是螺丝钉,但是也只是齿轮、变速箱而已,其他的功能都退化了。其实这种状态是一柄双刃剑,是个人价值的提升也是个人价值的丧失。  有专家感叹,“看到很多选手在创新方面很厉害,感觉很多想法都很好,给我这个时间,我做不到他们那些!”,“工程做的久了,就形成了一种定式,一种习惯的做法,对于新的东西、新的方式涉及的很少了,”相信在设计院工作年限长的专家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有此同感。参加专家点评,可以帮助你打破定式,冲破习惯思维,尝试新的模式。而且,你的那种定式、那种模式对于没有定式和模式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资源,大家在这里重新找到了互补和个人的价值。我相信这种体验也是竞赛带给参加点评的“老鸟们”的一种意外收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