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46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浅谈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不管教师怎样教或教什么,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对教师所教知识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的过程。小学生的注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2)小学生容易被一些直观的、具体的材料所吸引,对于一些抽象的道理却不能引起注意;(3)小学生的注意易于分散并不能持久,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易于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注意力的首要条件第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创设情境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兴趣培养很关键,比如少儿表演,还有孩子喜欢钢琴,通过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第二,设“障”立“疑”。如果说情境创设有时只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那么巧妙地设“障”立“疑”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教师在新课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善于揭示教学内容在学习中的具体意义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培养注意力的重要举措单纯听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不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能使学习活动引起学生的持续有意注意。学生通过动手触摸、操作,动眼观察等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了体积的意义。三、教师的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根本保证人处在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一定对象,并使认识在一定时间内始终集中在该对象上,而抑制与此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对儿童的注意特点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10~12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有效教学有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其一,讲授要精。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意义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讲授时,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或数学结论的核心,讲授时注意言语清晰、表述准确,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教师上课时拖泥带水,讲解时含糊不清,都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其二,组织交流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然后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有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有益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原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会不断增强听课的注意力。其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是小学生的又一年龄特征。在数学课上,到了练习阶段,学生会有一种疲劳感。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当人长时间以一种方式从事一项工作时,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息,疲劳就会积累,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其四,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在学校里,学生成了集体的一个成员,他希望做一切事情都不亚于其他人,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要。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必要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能深入地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