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3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解释月亮的变化?

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卫星,离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月亮不会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在农历的一个月中,月亮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所以每天所处的位置都不一样,看到月亮的模样也就不一样。
工具/原料
1

月亮

2

月相

方法/步骤
1

初一是新月,看不到;之后一点点变成月牙状,初三、四月牙状的月相叫娥眉月;初七初八成半圆状叫上弦月;之后由半圆向圆过渡,到初十一、十二时成凸月,一面是圆形一面是凸出的弧;十五十六成圆形叫满月。

2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

3

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4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5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6

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注意事项
1

个人经验,希望受益。

2

月球不发光,不透明;月相的变化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

点赞关注,谢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