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63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如何缓解大人和孩子的焦虑

最近这样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很火,但笑过之后,我们不禁想一想,这些看似“段子”的现实,到底折射出了怎样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谈到学习,家长焦虑、暴躁,无奈,孩子烦躁、逆反、易怒?总结一句话:这是病,得治!然而要怎么做才能环节大人和孩子的焦虑呢
方法/步骤
1

让教育“慢”下来教育原本是“慢”的艺术,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最好的孩子。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害了多少幸福家庭,怎知这条起跑线越来越早!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一种“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有什么区别吗?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剧场效应”正在中国教育泛滥成灾。 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又何必抢跑?我们应该学着慢养,给孩子一些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些时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优秀能力。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一个由内而外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坚持、去重复、去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还希望看到孩子的改变。

2

承认和接纳孩子的差异,卸下部分压力不同的孩子,性格、天赋不同,成长速度自然也不同,成长结果又怎会一样?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否定孩子的全部,不要盲目推崇“别人家的孩子”,用他人成功的个案去要求自家的孩子。要眼揉沙子,允许孩子失败。失败的时候,其实是引导孩子的好时机,不要一味指责甚至打骂,要利用好机会,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放下争强好胜的心,成功者毕竟是极少数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没有问题,但不要对孩子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多看几本书,提升自己,提升了自己,才有更大可能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而且,你上进的样子,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可能比耳提面命地说教更为有效。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适当从孩子身上转移回自己身上一点。

3

凡事慢半拍情绪控制,也是缓解矛盾的一个好方法。在盛怒时,不要说话、做事,更不要做决定。暂停下来,等待一会,深呼吸,休息一下。静下来思考一下,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变好一点,但通过发火,真的可以做到吗?事实是,你越发火,孩子越畏惧,越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你越发火,他越会反抗,最后,除了亲子关系的恶化,一无所得。发火前想一想,这是我们最挚爱的孩子,他不应该成为情绪发泄的对象,更不是我们的敌人。所以说,有时候,造成问题的并不是境遇本身,而是你对此境遇的反应。

4

可以偶尔放任不要把那根“弦”绷得太紧,偶尔放任一下孩子,问题没有没那么严重。与此同时,也花点时间照料自己,停止与发生的事情战斗。哪怕孩子即将高考,也不要将全部精力投注到他身上,以至于丧失了自我。这样不仅大人会精疲力尽,孩子也会有很大压力。关闭“我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孩子”的想法,允许事态不按着我们想法去发展。把自己解放出来,也把孩子解放出来。在亲子关系中,我们要滋养尊重、幽默和开放性,彼此给予对方大量的正能量而不是用焦虑情绪去互相伤害。 试想,如果我们自己尚且不是一个正能量的人,每天焦虑、暴躁,又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格局很大、很从容的孩子呢?

5

我们要关心孩子的快乐指数17岁以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业适应方面。大学生中,16.%-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中学生高达6%-15%。

注意事项

是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他们自己非要来的,如果他们有的选择,他们也许未必会选你来做他们的父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