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99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孙式太极拳是如何形成的

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孙式太极拳是先父禄堂公于民国初创造的,以先父的名著《太极拳学》的出版为标志。孙式太极拳是先父以他自己登峰造极的武功为基础,通过遵从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髓发明了孙式太极拳。  先父幼习形意拳,先从李奎垣复从郭云深前后十一年。二十多岁时先父的形意拳已功臻化境。他体验到拳术之道无它,惟神气合一化至虚无而已功臻化境者可感而遂通,与人交手时无形无意,无人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因此在先父禄堂公跟郭云深修习形意拳的后期,他己经开始试图运用《易经》来研究拳与道合之理。为此,先父赴京城访程庭华先生请益。先父曾回忆说:“余自年即研究拳术,每欲阐易之奥蕴一一形之于拳术。如是者有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庭华,始知有八卦拳,因从而受业焉。……”(见《八卦拳学》自序)由于先父那时己功臻化境,故修习八卦拳虽仅数月,便己得其精微,体验出八卦拳与形意拳之间即一理相通又互补相承的关系。年余后,程庭华先生评价先父之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见《世界日报》1934年2月2日)但限于当时习武者的理论水平,先父认为在拳于道合的理论研究上仍未尽人意。于是,先父决定徒步云游南北诸省。一方面,先父闻有艺者必访至,与各地高手广泛交流切磋、相互印证,而先父末学负之(见《拳意述真》陈微明序)。另一方面,先父留心寻访在丹经、易经方面造诣有成者,以期在理论上能有所收获。期间,先父相继从云游隐士、武当隐道及蜀中高僧修习丹、易二经,获益匪浅。  为先父在拳理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最终完成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打下了理论基础。并获得了深刻的实践经验。  先父云游归乡后,闭门研究武学,并创办“蒲阳拳社”使研究与教学互辅,相互印证,得以总结拳理。先父认为拳术修为的本质是拳与道合作为一切拳术运用的基础是内劲。作为一切拳术修习的关窍?quot;中和",先父揭示道:“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原妙也。”据此,先父创立了“先后天八卦相合的拳学修习理论及技术体系”和“以内丹成就为表征的拳学进阶理论和技术体系”,并据此对形意拳和八卦拳都进行了提炼和创新,完成了使《易》之奥蕴一一形之于拳术的任务。由此形成了孙式形意拳和孙式八卦拳都具有深刻而鲜明的内涵风格一中和。而中和也正是太极拳的技术内核。因此,尽管先父那时尚未学习过太极拳,但先父根据拳与道合的亲身经验和对丹经易经的深人体验与研究,使先父在内劲上己经完全修悟到了太极拳的内涵。1914年秋,当先父与太极拳家郝为桢接触时,郝为侦先生深感惊讶,叹服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见《拳意述真》陈微明序)通过与郝为帧先生的交流,先父验证了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实乃一理相通。确认三家拳术形式虽异,其理则一。至于应用,三拳有所得,不分轩侄。先父在《拳意述真》中写道:“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三派,末复合为一理。其一理者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至于其应用,先父据自身经验体验到,若能合三家并用,则能超越一般‘不丢,不顶’的原则,达到‘丢而不丢、顶而不顶’(见父《太极拳学》下编),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因此,要使拳学修习体系臻于完善,需融合三家之长为一体。于是,先父根据郝先生传授的武式太极拳并与形意拳、八卦拳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参丹经、合易理,使三拳提纯升华、集之大成、浑融为一,创立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八大特征:  1、遵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以恬淡虚无的心态,蓄神求以中和,自然开发人体中和之气一神气合一之内劲。使习者从中完善身心本能,开启大慧。  2、以易经为导,指由无极而生,太极而始,以形意拳三体式为基,内运五行、外演八卦,使拳式合于易理。使习者能产生先后天八卦相合之效。  3、以丹道修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作为拳学进阶的基础,将丹经窍要融会贯穿于每一拳式之中,使习者通过拳式产生动静合一之效,使技通于道。  4、以“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为行拳之总纲,融入八卦拳行拳的“九要”法则,从而涵盖了《易筋》、《洗髓》两经之精义,使习者通过拳式产生内外合一之效。  5、引人形意拳拳式简约而内意弥深之理,使孙式太极拳的拳式至简精纯又引人形意拳三层呼吸之道理,不刻意追求呼吸;以自然呼吸为始,式正气从,以致真息。  6、以形意拳三体式为整套拳式技术之基础,要求重心上下无起伏,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培育机体一触即发之本能。  7、以八卦拳之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作为整套拳式的基丰移动方式,要求重心始终在两足上交替变换,利用重心的连续变换协调、浑融周身的阴阳、虚实,求中和而达至空、至灵。  8、以太极拳之连绵不断、沾黏相随及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为该拳的基本运动形式并以先父的化劲练法为其行拳之内意。从而将形意拳之实中、八卦拳之变中自然融蓄在孙式太极拳之空化之中。便习者在运用中能极尽整实、灵变、空化之能。  以上就是孙式太极拳主要特点,所以说孙式太极拳是将传统武学集之大成后的结晶,使拳术通于道,将拳学的研修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的是学习孙式太极拳对武德有极高的要求。先父禄堂公常训诲我们:“练拳者务以德为先,要恭敬谦逊,以涵养为本。”我亦以此为座右铭。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要求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的基本规律,并最终将这些规律中和为习者自身的机体本能,达致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中生。  孙式太极拳为了使习者在盘架上获得如上意义,故对盘架有如下要求:  1·要求内意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形断意不断,式停意不停,纯以神行,循环无间。  2·要求运动形态要松、整、匀、轻、静。即关节、筋肉要松柔协调,不得较劲,板劲。身形构架要整,即始终不离内外六合之要。速度要匀,其动若静,身体重心变化不露于形。起落要轻,起似沉,落似提,起钻落翻内中行。劲意要静,似静水流深、渗之遥遥。不可冲、炸、震、捣。  3·要求身体状态要以“九要”为规范。“九要”即塌、提、扣、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塌即塌腰、塌腕;提,即提肛 (此意微微);扣,即扣肩、扣膝;顶,即顶头竖项、舌顶上额;裹,即裹膝、裹胯、裹肘;松,即松肩、松胯;垂,即垂肩、垂肘;缩,即缩肩根、胯根;起钻落翻分明,即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三者要协调一致。起时外形为钻而内气下潜,落时外形为翻而内气自脊而上直贯两掌手指。故所要分明者是内气与外形的虚实互换、阴阳互济。需注意,上“九要”是一个相互有机协调、规范身体形态的整体原则,不可将“九要”诸原则相互割裂对立起来。  此外,对初学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头。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顶头竖项。其次为足,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盘石、山岳,动如舟揖、车轮,两足始终要虚实分明,身体重心之移动只在两脚足心之间。再则,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带动肢体活动的是腰,腰如车轮之轴,所以要刻刻留意在腰际,以腰引动。由此可见,初习者在掌“九要”时,应首先从头、足、腰三处入手。  4·要求掌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内凹,手掌如抱球状。相关阅读推荐:  · 武式太极拳正确身法是什么  · 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健身作用  · 初学孙氏太极拳有哪些注意事项  ·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 如何练陈式太极拳的松与柔  · 武式太极拳简史介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