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32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涂鸦: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摇篮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
方法/步骤
1

想象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的,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我不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2

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老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老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3

同时幼儿的绘画作品也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我还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具体的做法就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

4

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让幼儿在美术创造上表现得大胆而有活力。

5

幼儿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的人脸可以涂成黑色,用人物五官的倒置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成人不应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创造,不能用对或错来评价孩子的想法。

6

而应在教学中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乐于动脑,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幼儿在画面上大胆表现自我,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表现出来,理解、容纳孩子心目中的想象世界,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肯定、鼓励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7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了解到: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为他们们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涂鸦,我们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中得到创造的快乐。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孩提时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来“没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师的非议,可是实践证明,这对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是大有益处的。善待孩子涂鸦中的创新意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起步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