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10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一钵大师开示真正的憎人什么样子

僧是僧伽的简称,字义是“大众”。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出家男女至少是四个人以上的团体,才能组成僧伽。出家男女的个体,称为僧人。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受具足戒后的比丘,要遵照戒律过清静俭约的生活,这些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不涂香装饰、不自歌舞、不坐卧高广床位、不接受金银财宝、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示神奇、不掠夺和威吓他人等等。僧人不能代人祈福禳灾,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他不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只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僧人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修,学修的内容主要是佛经的教义和教理,其方法则随着宗派的不同而不同。
方法/步骤
1

真正修行的人出家之前,必须先做佛门三皈,要受五戒,就是居士戒,在一个清净的道场里发心做事当好一个居士,做居士要给寺庙常住发心白干五年,这五年里要发心做事,莫问前程,当居士首先要忏悔业障,改习气,去毛病,持禁戒,修行人要做到“低头向思自己过开口莫论他人非”。

2

居士做好了,方可剃度出家为僧,出家以后还要受沙弥十戒,当沙弥还是一样要给常住道场发心劳务,也就是天天干活,天天做事,不要报酬,修行是修放下,出家人修行不能有任何奢求。你有所贪求就会障碍你修行,障碍你开悟。沙弥披的五衣就是劳作衣,古代正法时期的僧人干活披的整洁干净的便服,就是干活穿的衣服,由于历史变迁,到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五衣。

3

披五衣就代表你刚出家做沙弥,你的地位还不够,沙弥就叫形同沙弥,意思是你虽然没出了家受了十戒,还没有修好,还不够僧数,所以你必须要发心做事,发心学经,发心学戒,修行要把戒律学好、持好。当沙弥学经的时间不多,因为你没放下,要先修习气,改毛病,学做人,学做事,做事就是最好的修行。出家沙弥要把沙弥律仪,沙弥戒经,沙弥菩萨戒都要背会了,要学戒,学戒就是把戒律的条款都搞清楚了,戒学好了你就知道如何持戒了,出家修行必须要受戒,一定要严持禁戒,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4

要做五年沙弥,沙弥当好了以后方可受具足大戒,这具足戒就是比丘戒,出家人受了比丘戒以后,你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出家人了,你想想这合格的出家人也不是容易当得好的。受了具足戒的比丘,还要五年的时间专门学戒,这专门学戒的意思,就是比丘僧人的修行要以持戒为家务,出家比丘持好戒律就是你的家务事。比丘师父修行学戒,诵戒为第一要务。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条应该必须持好的戒律,古代的比丘和尚还要修学三千威仪,还要有八万四千细行。

5

细细道来,这出家人要真做好一个象模象样的比丘还真不容易。出家人不要金钱、名利、权利与地位,他不结交国王、官长、大臣,他不与低俗及偷鸡摸狗等之辈的人为伍,真正的修行人他也不与世人往来,就像古人遁迹深山隐居一样,出家人住在穷乡僻壤及山间僻静的道场修行。所谓出家就是出离世俗之家。既然是出离世俗之家,修行人首先必须要把这个家放下,放下世俗间的一切法,在你没有明心见性或开悟之前,不允许从你从修行得道场里出来一步,古代的出家人都是这样如是修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