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0今日阅读:152今日分享:13

市场部如何做好危机公关

市场部经常会面临危机公关,如何快速应对,是有技巧和攻略的。
方法/步骤
1

事件回顾:4月5日,一名女网友爆料称,清明假期(4月3日晚)在和颐酒店入住时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历经各种惊险,终因一名女房客搭救才得以脱险。小白注意到:4月5日当天,该事件在微信朋友圈里迅速发酵“爆屏”,而直到4月6日,和颐酒店相关负责人才召开了一场极其简短的发布会,对本次事件予以说明。 下面,咱们就结合“和颐事件”,关于“危机公关”的常见误区吧。

2

误区之一:心存侥幸、不做准备 小白知道,作为一个市场人员,尤其是负责媒介传播工作的媒介人员,“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危机公关”是市场人员永远都不希望遇到的“麻烦”和“噩梦”。但是,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与其祈祷“危机公关”不要出现,心存侥幸,还不如提前锻炼和强大自己,一旦“危机”真的出现,方可以从容应对。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害怕危机公关,但重视危机公关!,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某些小概率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和现象,系统的把“危机”转变“机遇”,改善自己、规范自己、强大自己。

3

误区之二:第一时间、媒体时间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危机公关的“时间”爆发点是什么?不同的人理解偏差很大!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将事件危机发生的时间定义为“第一时间”,把危机事件被媒体大面积传播的时间定义为“媒体时间”。 社会公众:他们关注的是“媒体时间”。正如上述案例中的“4月5日”,和颐事件已然在微信等媒体上大量涌现,才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媒介人员:必须关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而不是媒体失控后的时间!结合上面的案例,真正的“危机时间”就是4月3日事件刚发生时那几分钟!而不是4月5日之后。 如果错过了危机事件刚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则越往后处理越棘手。试想,如果当时酒店相关人员就能意识到这将演变成一场“危机公关”而快速处理(譬如与当事人坦诚沟通、情绪安抚、协助报警等等),则几乎公众就看不到后面这个闹得满天飞的新闻,拟或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一场不开心的意外小插曲而已。因此,紧紧把握危机出现“第一时间”这个“窗口期”,是公关人员处理危机事件的重中之重。

4

误区之三:危机公关,与我无关 危机公关是所有员工都要关注的事情!如何将危机公关杜绝或者及时掐掉危机的“火苗”?当然是那些“第一时间”接触到“危机”事件的人!(即第一责任人) 如果员工事前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或者员工普遍认为:危机领导、市场媒介部门、法务部门来负责“擦屁股”的事情,则可以断言,无论其领导多么有权威、无论其市场媒介部门多么训练有素、无论其法务部门多么拥有资历和成功案例,都是“被动”应对的和注定“失败”的。 上面的案例中,酒店前台作为一个酒店的眼睛和窗口,如果酒店的前台人员多一些危机公关的常识培训,则不可能对处于危险境地的女子束手无策甚至无动于衷漠然视之。如果酒店的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足够重视,或者训练有素,知道如何应对,则不会在4月3日“窗口期”之后的一天里(4月4日)没有任何说法和行动,从而导致了4月5日包括微 博、微 信等自媒体以及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5

误区之四:态度不对,事与愿违 在我们常见的危机公关事件案例中,态度往往决定一切!这个“态度”,也需要放在两个时间节点来讲:一是事件发生时,这个态度非常关键,直接影响了事态的后续发展。一,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是“合适”的呢?我认为:不亢不卑、坦诚面对。这样一般能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原谅。另一个是事件发生后,当危机事件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后的态度。这个时候的应该采用什么态度呢?我认为:还原真相、亡羊补牢。 仍然以上面和颐事件来分析,笔者认为其第一时间的态度,不够坦诚,至少说缺少一些力度,否则,当事人也就理解甚至不予追究了。第二时间的态度,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因此让当事人觉得“太失望”,让社会公众觉得“不解气”,因而还翻出一些与事件本身不直接相关的其他负面。

6

误区之五:期待高手,包办一切 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第一时间没有快速处置,如果没有获得直接当事人诚恳的和解,则自然快速发展到后面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媒体时间”。这时,就希望于有神通广大的危机公关“高手”出现,能包办一切,甚至让媒体集体失声。这在信息传播如此快速和传播通路如此多元的今天,这种神一样的“高手”是不存在的。 没有高手,如何办呢?事实上,一个“危机公关小组”是可以临时成立的。有BOSS,能够最终对危机公关方案拍板;有媒介,能够与媒体沟通说明情况;有法务,能够从法律角度给与底线思维。 通常情况下,由于危机事件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从而导致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危机公关小组”,也会高度紧张。如果这个时候,大家不齐心协力——BOSS不在或者不表态或者乱指挥;市场媒介没有基础关系和基本套路;法务也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找理由避而不见,则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小媒介身上,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没有神一样的高手,只有一条船的队友!既然事情来了,危机光临,躲是躲不掉的,队友们就一起认真面对吧!

7

误区之七:本末倒置,狭隘改进 我们前面说了,如果正视“危机”,处理得当,不但能顺利化解,甚至有时候还能转换成企业发展的“机遇”。笔者见过一些企业,当某件危机公关事件完成(过去)之后,并没有认真的反思,或者本末倒置,不能从根源上找原因,而只是进行狭隘的改进措施——譬如增加市场媒介人员,适当增加媒体预算之类。殊不知,市场媒介人员在整个危机公关事件过程中,只是最后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环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