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00今日阅读:175今日分享:29

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

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生对具体学习目标的认识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被激发,在成功的情境中获得满足。创设问题情境,继而创设成功的情境是兴趣培养的基本方法。
方法/步骤
1

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学则须疑',所谓'问题的情境'是指能使学生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系列、体系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明确着学生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激化着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

2

精心设计并上好绪论课。有人以为'绪论'既未列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点,也不会统考,一般地讲讲就可以了。这是失策。绪论课是地理课的第一节课,是地理课程的开宗明义,是地理教师的亮相,是地理课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最重要的一节课。  绪论课要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概括地了解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埋下许多伏笔,造成一个覆盖着整个地理课的总的问题情境;要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了解地理课的意义,使学生对这门课刮目相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还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课的学习特点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绪论课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开始铺垫成功之路。

3

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境。一节课之计在于'开场白'。引言中的问题是设计的重点。引言总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引出学生未知的本节课的课题。引言至少应该有两项功能:其一,创设覆盖本节课主要内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任务并产生认知本课题的需求;其二,提出具体问题,作为学生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起点。例如:讲'经纬网'一节,提问:如果一艘航行在大洋中的海轮在途中起火,它在发出呼救信号时应如何报告自己的位置?(设问,不要求学生回答)引出:确定任何一个地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要用'经纬网'。提问:经纬网为什么能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呢?(仍是设问)继续提问:我们是怎样说明某个同学的座位在教室中的位置的?同学回答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将学生的认识引入课题。  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也是问题的源泉。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物入手引出问题最生动。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对于学生最有吸引力。例如:讲'气压带风带'可从介绍历史事实入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一次航行是从西班牙出发,南行至北纬30°附近的加那利群岛停留后,折向西行。一路上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帆船行驶缓慢,用了26天才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第二次他把船向南多开了1000多公里,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船队一帆风顺,在东北风的吹送下,只用了20天就抵达了美洲。后人在他两次走过的路线上航行,所遇风的情况都是如此。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地球上风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风在全球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接着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这时部分学生会在心中提出成因问题,教师再明确提出:'气压带风带的这种有规律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把所有学生都带入成因问题的情境之中。在讲解成因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由于已知确切,已知与未知对比分明,这样的问题鲜明、有力,能得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普遍关注。例如:在讲高中地理中的锋面和天气时,正值秋末,可以提问'最近这场秋雨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为什么?'又如讲'区时'时,提出'中央电视台播放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很多决赛场次的现场直播都是在凌晨2~3点,难道运动员们都在半夜进行比赛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增强着学好地理的愿望。

4

注重提出'用什么方法'的问题,经常激发学生对地理学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意识。例如'我国气候特征'一节,在引出课题之后提问:'用什么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  使学生明确了比较法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确认、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

5

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曾在讲完《中国地理》气候第一节'气温与温度带',第二节'降水与干湿地区'后,请学生提出根据前两节的学习提出下一步应探究的问题。同学们几乎将教师为讲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而设计的主要问题都提出来了,第三节的教学将处于他们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果然在第三节的学习中,他们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反馈,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培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兴趣自我培养的途径。

6

创设讨论、争论的情境。在讨论、争论中,每个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又要考虑他人的见解对不对,这是一种由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共同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  只有较复杂,学生普遍能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争论。例如分析地理环境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比较区域的异同、探讨合理利用改造的途径、总结知识的结构等。  有的争论性问题并不一定要得出明确的结论,就像大学生辩证竞赛一样。例如提出'南水北调工程计划中提出的三条调水路线哪条最好,应首先施工?'可要求学生课下作一定准备,最后也难明是非,但在准备与讨论、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知识、搜集资料,发挥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

7

作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新异。尽量用具有实践意义的地理应用题来代替机械记忆题。例如:'根据'公报'给出的经纬度,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我国远程运载火箭的溅落地点。''格兰特船长放着求救信的瓶子是怎样从新西兰飘到苏格兰附近海面的?'  '竹子在北京的公园里为什么总是种在北墙根?'要求学生制作或创作地理小制作。搞以模拟旅行为内容的竞赛游戏等。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需要,使学生经常带着新鲜感投入地理学习活动。  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具体目标的认识需要,形成即时的兴趣,只有成功的情境才能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