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55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制造业的回暖将为中国经济软创造铺垫

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将于明天(11月1日)公布,9月数值为49.8。汇丰曾于较早前发布10月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创三个月新高。若官方PMI能重返50枯荣线之上,市场对经济增速回稳信心将大幅增强。此前,国务院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为7.4%,创下2009年年初以来的最低值,市场都在期待年末的最后60天,中国经济能够更快回暖。明睿管理咨询分析师认为:“进入四季度,随着多项经济数据的渐次回暖,经济筑底迹象开始显现,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积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制造业能否走出危机。” 而且中国制造业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十分紧密,很多制造业的问题其实也是民营经济的问题。民营中、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大都为二产企业,它们经营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制造业。  所以,“减轻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改善民企融资环境,解决‘融不到、用不起’的两难问题,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行业领域,鼓励民企参与国企重组是发展民营制造业、助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选择。”  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5.2%,汽车制造业增长1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6%。这说明政府前一段的经济增长刺激措施开始显现作用。  在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的同时,集中在资源性企业、有色金属企业的14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这说明9月份的大规模投资的传导机制还没有完全辐射开来。  统计数据显示,1—9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070亿元,同比下降11.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7.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0509亿元,同比下降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8093亿元,同比下降11.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0921亿元,同比增长15.6%。 2012年中国经济所处的困境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是长期以来关键领域改革滞后和转型停滞的必然结果。靠基础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解决不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中国经济的好转仍然有赖于制造业的回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