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25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犀牛介绍

犀牛 (犀科动物的统称):犀牛(学名:Dicerorhinus)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 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1、栖息环境: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灌木林或沼泽地,其中苏门答腊犀只能在森林深处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物。犀牛用尿与粪堆区分领域范围。2、分布范围: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3、主要饮食: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4、繁殖方式:在繁殖季节,一对犀牛可能在一起生活四个月。每产1仔。孕期15-18个月。幼犀出生后约半个小时才能站立,一个多小时后开始哺乳。一直跟随母犀在一起到下一只幼犀出生。小牛犊十分依恋母亲。母犀每隔数年产一仔,寿命可达50年。母犀牛每4-5年生一只小犀牛,孕期为18个月。小犀牛重达1100磅。犀牛孕期将近两年,小犀牛要跟随妈妈生活3年才能独立生活,而且犀牛每次只能生一胎。因此,犀牛是每4-5年才能繁殖一次。5、形态特征:犀牛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扩展资料:中国犀牛: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1、分布范围: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于贵州、云南。2、种类: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3、濒危原因: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还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参考资料来源:——犀牛中国网——中国犀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