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16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蜂蜜结晶的原因

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自然现象。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这就是蜂蜜结晶。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1] 、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
方法/步骤
1

原因一  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含量

2

原因二 与蜜源植物有关,结晶核的多少、大小有关。(结晶核小的,结晶的颗粒就细腻,象“猪油”状;结晶核大的,结晶的颗粒就粗大些。)

3

原因三 与温度有关。(包括采集和储藏时的温度都有关,储藏温度在5-14℃时易结晶,温度高于27℃则不宜结晶。若将已结晶的蜂蜜加热到40-60℃,蜂蜜重新溶化成液体蜜。)

4

原因四 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越容易结晶。*结晶颗粒的大小与蜜源和葡萄糖结晶核有关。但纯正的蜂蜜一瓶中结晶的颗粒必然是均匀蓬松、粗细相同的。

注意事项
1

蜂蜜结晶后有两种情况不能用一是用于外用洗面做的面膜是不能用结晶的蜂蜜,因结晶后的蜂蜜会擦伤皮肤

2

情况二 蜂蜜与蜂王浆调在一起,蜂蜜作为保鲜的作用时,结晶的蜂蜜不能用,因结晶后的蜂蜜没有保鲜的作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