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14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保持三代同堂精神,共同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中国人主张三代同堂,由老中少三代人共同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环境、最合理的一种单位、最圆满的一种结构。中国社会之所以充满亲情,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三代同堂的观念,而且在子女养育和教育方面也有诸多良好的效果。第一.便于向长辈学习养育的经验。年轻夫妻生下第一个小孩的时候,并不懂得如何养育子女。没有一对夫妻是已经学好了如何做父母,才开始去做父母的。基本上是糊里糊涂生了个小孩,然后把小孩变成了可怜的实验品,实验来实验去。可是小家庭就是这样,不然怎么办呢?于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临时抱佛脚”,向书本和课堂学习怎么做父母,可学来学去又多是西方的一套经验。我们不是说西方就是不好,只是它跟中国人的情况确确实实存在差异。西方的女人生完孩子三天就下地,拉开冰箱拿出一大盒凉牛奶撕开就喝,中国人的体质可以吗?西方的小孩刚生出来便拽着双腿拎来拎去,稍大一点就光着屁股爬来爬去,中国的小孩这样受得了吗?可现在这些我们也都在学,学到最后只能自己倒霉、便宜医生罢了。在养育子女的方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向长辈请教,才是最安全的。长辈就算学问没有年轻人大,但是他们最起码有带过孩子的经验,可以作为年轻人的参考。第二.便于为子-提供身教的机会。除了养育方面,三代同堂更大的作用在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家长整天讲一大堆道理没有用,如果单凭讲道理可以,天下的父母们也不至于个个焦头烂额。中国人常讲“身教重于言教”,最有效的方式是做给子女看。家长早上起来先向长辈请安问好,晚上睡前看看长辈是否安定,天气转凉就给长辈添件寒衣……子女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闻目染之间养成习惯,就会懂得自己将来怎么对自己的父母。三代同堂是为了身教的方便,实际的动作比口头的道理更有效果,哪里还需再去喋喋不休地讲什么是孝道,这才是三代同堂的意义。现在的孩子都很灵光,只要眼睛看到的不是那么回事,所有的道理都不会接受。有一个儿媳因为婆婆经常打破瓷碗,于是买了一个木碗给婆婆用。没过几天,她看到小女儿拿着一把小刀在挖一块木头,就好奇地问女儿在干吗?女儿说:“我要挖一个木碗。”妈妈问她:“你挖木碗干什么?”女儿说:“将来妈妈老了,给妈妈吃饭。”听得儿媳一身冷汗。要想子女以后懂得孝道,自己先要孝敬父母,这是唯一的道路。我们的问题在于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大多用于应付考试、谈论他人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上,恰恰没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往往充满了错误的示范、不良的行为,唯独缺少正向的榜样,将来又能怪谁呢?第三.利于子女提前适应社会环境。有的女性抱怨:婆婆都是老观念,根本不会教小孩,却偏偏还要教。三代同堂就是要家庭关系复杂一点,甚至有些小矛盾才好。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小孩,一到社会很快就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关系。因为三代同堂就是社会的缩影,有了从小的演练经验,以后自然不会有太大闪失。倘真婆婆跟儿媳的看法一样,孩子在成长当中只是接触一种观念,思想难免就会有些单纯,对于成长显然不利。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就算看法不一样,媳妇也不能对婆婆说三道四。否则是给子女一个不良示范,将来必然自作自受,需要忍受子女同样对待。当然,现在想要坚持三代同堂,的确存在诸多困难。比如职业的需要、住所的面积等等。但是,很多事情可以巧妙配合,就算一家人不能住在一起,只要能够保持三代同堂的精神,也不必苛求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形式。把自己的小家尽量安置得离父母近些,以便双方相互照应;放假日提前告诉子女,我们周末一同回家探望祖父祖母,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年迈不便的家务;就算忠孝难全天各一方,经常在子女面前给父母打个电话,随时关心父母身体状况,电话上爸爸说一切都好,自己也会安心许多。这些都是保持三代同堂精神的做法。只要有一颗三代同堂的心,自然就三代同堂了。哪怕距离再远,甚至阴阳两隔都阻止不了。中国人是彼此关心的民族,一旦心里没有,嘴巴再甜也是虚情假意。空间会有距离,但是心可以没有距离。只要你想到他,他就在你眼前。生活的方式可以变,但是生活的法则不能变。我们不是要把大家带回从前,而且那样也行不通。我和太太有两男一女三个小孩,都已经成家立业,各有各的住所,但是我们有三代同堂的精神。大女儿和小儿子住的离我们很近,随时可以见面,彼此都有照应。一有假日,不是我拜访你,就是你拜访我。大儿子不在身边,但是每个礼拜都定时打电话回来,跟他妈妈聊个没完。他只要有长假,也会赶回来与全家人团聚。而且我一定会带上全家人,去祭扫我父母的坟墓,让我的第三代人也知道这里安息的是什么人。中国人很奇怪,我们是唯一把祖宗的牌位背在肩膀上全世界跑的人,这一点只有中国人做得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