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85今日阅读:61今日分享:18

LinkLab原创:教你正确认识漏斗图

紧接上期我们谈到的发表偏倚,由于在同类研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比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更容易投稿和发表,使得meta分析过分夸大治疗效应量或者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最终导致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卫生决策的失误。本期,我们就聊聊如何识别发表偏倚。首先,为了避免发表偏倚的出现,作为原始研究人员,遇到阴性研究也能够坚持发表。并且,2005年开始,所有的临床研究都必须提前注册,否则无法发表相关文章;作为系统评价者,开展前瞻性meta分析、检索灰色文献、对于可能出现的偏倚进行估计。在实施Meta分析时,必须对存在的偏倚的可能性进行检测。但是,发表偏倚很难避免,对于它的识别,比较熟悉Meta分析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有以下方法:1.漏斗图(funnel plot)2.线性回归法(egger’s test)3.秩相关检验(begg’s test)4.剪补法(trim and filling)5.失安全系数(fail-safe number)6.漏斗图回归法(Macaskill‘s test)7.Richy法8.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最常用的就是漏斗图法,漏斗图的表达方式可以比较直观的目测有无偏倚,如果需要对偏倚进行量化检测,则需要用到stata软件进行更加复杂的begg法和egger法。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下漏斗图。漏斗图是由Light等在1984年提出,一般以单个研究的效应量为横坐标,样本含量为纵坐标做的散点图。效应量可以为RR、OR和死亡比或者其对数值等。理论上讲,被纳入Meta分析的各独立研究效应的点估计,在平面坐标系中的集合应为一个倒置的漏斗形,因此称为漏斗图。l样本量小,研究精度低,分布在漏斗图的底部,向周围分散;l样本量大,研究精度高,分布在漏斗图的顶部,向中间集中。实际使用时,做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较少时不宜做漏斗图,一般推荐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才需做漏斗图。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某个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结果是否存在偏倚,如发表偏倚或其他偏倚,如下图:1)若被纳入的研究无bias,漏斗图上的点是围绕各独立研究效应点估计真实值对称地散开分布,呈现倒置对称的漏斗形;2)若存在bias,呈现不对称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提示偏倚程度就越大,可能会高估计治疗效果;但是,发表偏倚并不是漏斗图不对称的唯一原因,还有其他来源,如:1)低质量小样本试验:方法设计差、分析不足、造假;2)真实的异质性:因研究尺度不同导致效应量的差异,例如:具有罹患某种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接受干预措施后,可能比低风险患者获得的效果更好,而高风险的患者参加早期小样本研究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小样本研究一般先于大样本研究,故在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时,干预措施已被改善和标准化,这往往导致大样本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效果较小,这就是因干预措施的强度不同导致的效应量差异;3)假象;4)机遇:偶然的机会性因素。漏斗图法的优点是:l简单易行,只需要被纳入的独立研究的样本含量和效应量便可绘制。漏斗图法的缺点是:l漏斗图的对称仅通过目测,无严格限定,不同观察者可能有不同的结果;l漏斗图只能对发表偏倚进行粗略的定性判断,特别是在被纳入的独立研究个数较少时,又增加了判断漏斗图中散点是否存在对称性的难度;l可以使系统评价人员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但不能提供解决方法。可见,对于发表偏倚的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选择治疗的效应量或合并分析的方法;2)纳入/排除低质资料;3)纳入/排除某些研究;4)敏感性分析。对于如何制作漏斗图,未来我们也会有详细介绍哦,期待我们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