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1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31

创新的课堂更具魅力

创新的课堂更具魅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智能发展的最佳境界是人类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而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培养创新能力的“应试教育”机制,把孩子的想象力固定在一个模式上,孩子们在一天天失去幻想,失去想象力也就失去了创新精神。想象 力的丧失无论对孩子自身,还是对于民族、国家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把创新思想贯彻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大胆鼓励、启发学生“异想天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创新的思想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因素,并实施于教学。如学习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东郭先生逃走之后,他会干什么呢?一石惊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有的想象他羞愧万分,跳河自杀;有的想象他闭门思过,写了一篇忏悔录,以告诫后人;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东郭先生逃走之后,决心吸取教训,痛改前非。从此,他发奋图强,潜心学艺,三年苦练,终于成为一代吹竽大师。齐泯王高薪聘请他入宫奏乐......这样的设计,可以从别人的想象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变通、独特,这时,新奇的设想就产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可见,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教材,就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提供展示创新思维的机会。这样处理,教材就用活了;这样的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充分尊重个性,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狐假虎威》,一位教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处理是:老虎愚蠢,狐狸狡猾,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这样理解和教学这篇课文是对的。可是有一位学生却举手反对:“狐狸不是狡猾,是聪明。因为它在遇到强大危险的敌人时,不慌乱,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多么不同寻常的思维,多么富有创新精神的回答!却被老师的一句“狐狸就是狡猾,这是标准答案。”给彻底否定了。呆板的“标准答案”把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浇灭了。如果教师具有现代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大胆创新,同时巧妙引导,拓宽深化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不慌张,灵活地处理,想办法自我解救。这种发展个性的教学,更合乎时代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当然,打破传统定型的思维方式,结论有时确实让我们感到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我们就会感到:孩子的思维不仅不可笑,而且值得喝彩。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寻常、超乎逻辑的思维,创造了在成年人正常思维内无法创造的奇迹:小瓦特正是因为有了“为什么开水能把壶盖顶起来”的好奇,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因为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遨游天空的现实。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是稚嫩的,教师必须精心爱护,勤加扶植。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构建探索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开放式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能培养和鼓励创新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我指导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玩具时,首先师生共同确定观察顺序:整体→部分,写部分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应按什么顺序呢?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玩具特点确定观察顺序。学生踊跃发言,布娃娃:头→ 脚;飞机:前→ 后;小猴子:头→ 尾……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请学生按自己确定的顺序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小玩具。教师由站在讲台上权威发问、讲解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交流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描述、交谈、倾听等将自己的思想、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选择、优化,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尔斯特姆所说:“创造性受到鼓励培养时,它就生长和扩充。”三、精心设计创新性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利用了仿生学的原理?学生略加思索就回答: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我又问: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呢?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布置为家庭作业,并且提示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查阅资料。第二天,学生交上了作业,嗬,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学生写到:我从兔子的前腿长,后腿短,上山跑得快这一特点得到启示,要发明一种前轮小,后轮大的蹦蹦车,专供登山运动员用;有的想到:根据刺猬满身是刺的特点设计一种带保护外壳的服装,野外工作人员穿上它,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地照搬书本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长期进行这样 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采用前所未有的新的角度、新的观察点去审视客观事物,提出独到见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敢想会问的质疑习惯,开放式的信息交流习惯,面对陌生领域主动探索的习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习惯......总之,创造并不神秘,人人是创造之才,时时是创造之机,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并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被培养起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