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9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热点分析:看病难

看病难病人看病难:现状1:病人找不到正确的医院看病,现在医疗广告太多,医托太多,一不小心就中招,花了大钱,还延误了病情,即使到了正确的医院却也找不到正确的地方看病,医院那么大,老百姓一进去就晕头转向,看到了医生,医生说你的化验检查是外院的不行,要再做一次,于是开了化验,东跑西跑,搞了半天,病看没看到,医院下班关门了。现状2:另一个是看不起病,现在医药费用相对较贵,看一次小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住院更是需要成千上万,老百姓一说起看病就是贵,看病恐惧症在不少农村百姓中出现,谈看病色变,看一次小病,三月没肉吃,住一次院,三代人省一年。现状3:难在住院。以前住院回家,亲戚朋友来看一下,送点礼,吃顿便饭就走,有时候人家还不来吃,一般住院回家不需要再花钱,现在很多地方要打办酒宴,农村则互相攀比,越办越大,越办越气派,越办越要办,买了面子,丢了票子。我见过一个病人住院看病用了3000,回家办酒宴用了5600,那么这次看病总共花了8600.医生看病难:现状1、医生性质三个时期的改变:60年代医生是技术人员,90年代医生是技术服务人员,21世纪医生是服务行业者。消费者协会也来管医疗了,医疗是服务,是消费。有一天一个做小姐的来看病,看着医生不爽,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和我一样是搞服务行业的,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满意就给钱,不满意就不给钱,我还去消费者协会告你。”现状2、官司多多,对于难惹的病人,疑难的病症,能不看的尽量不看,不得不看的,也要找人分责任。天下太平第一,饭碗不丢第一,什么创新,什么改革,与我无关。现状3、病人看坏了打医生,医生被打还挨骂。是医生就没有不出错的,不出错的不是医生,人体那么复杂,疾病那么复杂,能一看就知道的那是鬼神。现状4、累死大的,饿死小的。大医院病人太多,医务人员忙到过劳死,有钱也没时间花;小医院病人寥寥无几,无聊郁闷,工资奖金只比民工好一点,饿不死算你运气。有一天院长说了,工资暂时发不了,你们先熬一熬,我砸锅卖铁也给你们饭吃。近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较大,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具体表现为社区医疗门诊遍地开花,不少镇街都实现了老百姓步行15分钟均有社区门诊的目标。按理说,有这么多的社区门诊,不应该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事实上,各大医院挂号难、候诊时间长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在社区门诊看不好病,与其再转诊到大医院,不如一开始就去大医院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三甲医院往往“人满为患”,社区门诊却“门可罗雀”。时常有专家呼吁,尽量去社区门诊看小病。可毋庸讳言的是,社区门诊的医生医术和医疗设备绝对无法与大医院相媲美,那么有多少人能够主动地退而求其次呢?笔者认为,不宜从行业发展或者道德的层面来要求老百姓去哪儿看病,也最好不要在医疗费用报销上设置条件限制他人的就医自由,而应先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均衡医疗资源。均衡医疗资源,可以考虑实行医生轮岗制度,除了让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学习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将大医院的好医生下放到社区医院坐诊。社区医生到大医院轮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术,但并不能因此使市民对其大幅增强信心。只有名医到社区门诊坐诊,才能更大程度上吸引老百姓来社区门诊看病,分流大医院患者减轻大医院诊疗压力。对于老百姓而言,之所以要去大医院看病,不在于其环境、设备和条件,而在于富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建议挑选一些内科、外科、儿科及其它常见病科室医生,每个月固定到附近社区门诊挂牌,其编制、职务、待遇、福利等仍然保留在原医院,参与轮岗的医生在津贴、考核和晋升方面都给予优待。如此一来,既可对社区门诊做出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也能令附近居民更有信心地就医。反正去三甲医院也是看这些医生,那么他们来到了家门口,生病时就不必再去大医院,而是选择离家最近的社区门诊,还能免受颠簸劳累和排队候诊之苦。名医下社区的轮岗制度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成为一项长效的机制,利用各媒体公布日常轮岗信息,方便市民查阅并做出选择。同时,卫生部门还要对参与的医院、社区门诊及医生定期进行考评,指标包括坐诊时间、坐诊质量、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患者满意度、受援门诊满意度等,通过长期的监督管理,确保轮岗制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观点:人民群众看不起病,不只是病症的大小。还是在于医院的运营方式,医院的运营方式不只是公共医疗,而是进行的商业运作,在患者就医的时候给患者开大量的药品。使得以药养医。而政府的医药制度改革也是不足的,在政策规定降价的时候,药品的价格只有部分降价,但是降价没多久再加上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因素,使得药价还是居高不下。主要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进行医院制度的改革,切断医院以药养医的恶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