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56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41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开箱

本人不是发烧友,只是平时会听歌,不太满足于原厂耳机。经手的耳机很少,但是由于处女座的纠结,每次买东西前都会先把自己培养成键盘侠,对大部分品牌和产品在坊间的所谓特点都有纸面上的了解。 会啰嗦三部分,自己用耳机的经历和感受,这次购买T90的理由和过程,还有开箱。第一次写,大家凑合看,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工具/原料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T90

方法/步骤
1

首先要说,我使用耳机的启蒙和经历主要是森海。     第一个耳机是PX200,06年和创新Zen Micro一起买的。

2

现在回头看,这个组合是相当明智的,是当时很适合入门的产品。PX200作为32欧的便携耳机不算难推,ZM作为硬盘机推力也就足够了。二者风格取向都是没有过多的音染,比较均衡,所以无论是感觉低音不够足,还是觉得高音不够亮,都可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口味。他俩的素质还都算同价位不错的,可以满足学生时期一般听音乐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安心欣赏音乐本身,而不是一入门就不断地换设备。事实上这个组合给我的,很多对声音感动的瞬间,之后都不再有过了。    这个组合明确了我对低音没什么需求,喜欢均衡的声音,偏好解析和清澈。ZM换过一块原电,在12年换成了ipc,操作方便了一些,声音上没什么提升,反而有些平淡,觉得ZM更好些。PX200换过一次耳罩,留存至今。    第二个耳机是MX880,11年在德国时亚马逊买的。

3

当时MX980口碑特别好,PX200也用了挺长时间,有提升需求,并且考虑尝试下更加便携的耳塞,毕竟可以听完直接往包里一扔,不用变形折叠。。。当时MX980德亚挺贵的,正好MX880特价,就买了。到手之后是比较失望的,声音和PX200比各方面都没有优势,由于是耳塞,在外面时基本听不见声音,大概都没煲开就出了。    第三个耳机是IE60,12年在赶集网买的二手(好low的感觉。。。应该是港行。    出了MX880之后对耳塞的便携还是不死心,既然千元以内的无法满足,那就上千元级的,当时IE80还是挺贵的。。。正好出MX880时看到了这个IE60的信息。    为了测试一下入耳的隔音性,选在地铁站交易,对方带了Hifiman 603,第一耳朵还是挺惊艳的,低音很强,但是整体并不浑浊,而且隔音性也和PX200差不多。回来之后发现,这个耳机不同的佩戴姿势,对声音的改变很大,直着戴的话低音就很强,大概是因为塞得比较紧,开始很震撼,听一会甚至有些轰头;正常绕耳戴的话,声音就均衡了很多,回到了森海声,比PX200明显好的是解析和低音。但我觉得并不是像大家说的,它以低音为特点,因为它的中高音表现并没有浑浊,低音方面暂且不和朋友的AKG比,就是和朋友的IE80比都不算出挑,不知是不是写测试的人没有绕耳戴的原因。。。。    IE60随同年更换的ipc伴我至今。    第三个耳机是Bose AE2,12年海淘于美亚。

4

买了IE60和ipc尝到提(zhe)升(teng)的甜头之后,购物欲是根本停不下来啊,又想在头戴耳机上寻求提升。当时住宿舍不想也没钱上大头戴和耳放,就还是在千元级直推的便携里选。调查后范围缩小在T50p和AE2里,由于T50p还是和PX200一样的on ear,并且传说有山洞音,就和拜亚、特斯拉擦肩而过了。    AE2最大的特点是佩戴舒适,不重不热不夹头,甚至比PX200强。但其他方面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首先是不便携,大且不能折叠,主要手边有px200和ie60,带出去几次之后就放弃了,放在寝室用了。其次是ipc有点推不好,BOSE官方没有给出阻抗和灵敏度,只是说是专门为iPod设计。但是在ipc上总有些说不出的闷闷的感觉,响度够但舒展不开,再对比插笔记本的表现,基本上得出的结论是ipc推不好。最后在声音表现上和森海风格还是挺像的,均衡,不过略有点奶油的感觉,还是很明显适合听流行的耳机。    对AE2我是比较纠结的。一方面佩戴和声音都不错,我还是挺喜欢的;另一方面我没有什么使用它的场合,出街太累赘,毕业后上音箱了在家也用不上耳机了。直到最近决定买大耳机,觉得它就彻底鸡肋了才出掉

5

毕业后开始心水大耳机,所以装电脑时用了节奏坦克数字进行曲II做输出和华硕Xonar Essence One做解码+耳放,为大耳机做准备,但是音箱还是要买呀,有了惠威M200MKII后,发现自己在家戴个耳机还是不方便,音箱已经可以满足我的听音需要了。基建做完之后,耳机却一直没买。。。    这次下手也是因为家里突然会有另一个人在(当然是女朋友啦。。。 有时各玩各的会互相影响。。。当然主要是我心思又活络了。。。 总之决定要做个补完!    预算是2k左右的大耳,因为再上一个台阶我现有的设备可能推不好,也不想在这条烧路上越走越远。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我的第一选择当然是HD650,很久以前做的功课里还有AKG的70x系列,拜亚的DT880,DT990备选。对于AKG我的印象一直不太好,主要是佩戴,我对耳机最基本的要求是佩戴舒适,以前在店里试听时70x给我的印象是重且夹头,而且看评测说华硕这台解码耳放比较适合推大阻抗的耳机,不太适合62欧。看拜亚时发现还有特斯拉的T70可以选,但是是封闭式的,既然上大耳机了就想尝试下开放式,就发现了T90。    最后决定T90主要是几个原因:    1.声音特点据说是解析和高音,一般这两个特点是会让人一耳朵惊艳的,也符合我之前的取向。    2.买新不买旧。    3.在帝捷授权网商里找到了张大妈历史低价,就到了HD650的价位,但是HD650现在找不到历史低价。    为什么没去实体店作对比呢,主要是我懒。。。然后是对耳机的态度,我不太研究水电火电核电,只要声音特点和自己的取向相差不太大,其实同价位里的经典产品不在面前做AB对比,是不会听着一个想另外一个的。在实体店里的音源设备肯定和自己家的不一样,一耳朵的听感其实不太靠谱。所以还是哪个有好价就买哪个,回来好好享受,把重点放在内容而不是设备上。    够买过程就是看了下张大妈的优惠历史低价,再看了下美亚和德亚的价格,发现国行还是比较实惠的。然后在HD650和T90之间用惠惠找低价。现在这会各大电商直营的耳机价格都不是很好,也没什么优惠,最后翻锦艺和帝捷的授权商,找到了一个历史低价,就买了。

方法/步骤2
1

终于到了开箱,大家听我啰嗦辛苦了。

2

之前看大家说T90是没有封的,来了发现还是有个封条的,图片上我已经剪开了

3

里面就是一个和外盒等大的皮箱,应该是革的吧。

4

里面的东西还是很简单的,一个耳机,一本保修手册。拜亚是2年质保。

5

本身是3.5mm插头,6.3mm插头是拧在上面的。线材还是挺粗挺结实的样子,不可换线。

6

样子、做工、配色还都是挺规矩挺耐看的,一如既往德国货的感觉。

7

右内侧是产品名称、250欧的标志和编号,我买到的是9439,还是卖了不少了嘛。

8

盒子的行货标志上面有一个条码尾号是和编号对应的,相当简洁。。。

9

左内侧就是德国货的标志啦。

方法/步骤3
1

店家还送了个简单的耳机架,够用啦~~~

2

最后简单说一下使用感受吧,毕竟今天刚拿到,还没煲开,我的词汇量也很匮乏,没法写出大段华丽的高中低频解析声场的描述。    第一是佩戴,还是挺舒服的,不太沉不太夹头;带了一个多小时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眼镜腿的位置也不是很紧;耳罩是天鹅绒的,这个天气戴着是没感觉热,比较满意。拉杆处确实像大家说的一样,有点涩,段位也不是很明显,不过自己在家用也不会总调整,就还好啦。    第二是漏音,买之前还怕开放式漏音太明显,实际到手发现T90完全没问题,正常音量的情况下,摘下来拿在面前都不太能听到声音。    第三是声音,说实话没太惊艳,不过还是很满意的。整体素质是很好的,解析不错,低音量是没有太足,但是非常清晰自然。给我的感觉是可以让人沉浸在音乐里,而忽视了耳机的存在,不会因为耳机自己的特点突然抢镜让人跳出来,这点让我非常满意。

3

这就是我在张大妈的第一次开箱啦~整个够买过程很顺利,能选到这样一个做工扎实,毫无压力的好听的产品,还是很让人开心的。经历了这几个货之后,我对耳机的看法是简单一些,该怎么样的就怎么样。外出便携的优选就是一个播放器+入耳,外面那么吵,捆绑+大耳的提升也被环境噪音拉了下来。非要在不容易感受音质的场景追求音质,牺牲的就是本应拿出来就听的简单享受。自己住的话最优选就是箱子,反正我很少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什么,房间里充满音乐多方便美好~和别人一起住为了不打扰就选耳机,在家还是罩耳开放式耳机的体验比较好,其实可以电脑直推的耳机也挺多;有条件有需求的可以上解码耳放配合大耳机。相反如果不想上解码耳放,就不必强求公认不好推的大耳机了,推不好非要直推,也是受罪。总结就是别拧巴,顺势而为~现在电子产品推新这么快,还是别纠结于器材,把注意力回到内容上,了解自己,享受生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