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22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口才训练方法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说话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确定说什么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说什么与怎么说之间进行着快速的转换过程:思想——句子类型——词汇----语音。这个过程是完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表达进行。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进行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有利于即兴说话的良好表达。1.定向思维训练。定向思维是指按常规恒定模式进行的思维。定向思维的训练可培养我们对问题作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可拟定一些比较容易的叙述、说明、介绍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为了使思维有条理,可在表达中插入一些常用的言语链。比如关联词:“因为”、“所以”、“于是”、“之所以……是因为……”、“首先…其次……再次”。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和位置的移动进行表达,也可以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方式练习等。2.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或变反面为正面。例如,世人一般把“这山望着那山高”喻为“贪心不足’而赋予贬义,如果你化贬为褒地想一下,将其含义用于人类勇于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的赞颂中,岂不又可以肯定它了?你可用爱迪生的一项伟大发明,用爱因斯坦敢于取代牛顿经典物理学,用运动员一次次刷新记录等事例说明人就是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进取精神,批评那种“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的消极人生态度。进行逆向思考能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发表见解的能力。3.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即兴说话走向成功的最佳的思维方式。过里介绍三种训练方法。连接法:承接上一位表达者的话茬继续往下说的训练方法。卡耐基在训练学员即兴演讲时就常用此法。卡耐基叫一位学员以绝妙的词语来开始叙说一个故事。比如,这位学员说:“前几天我正驾着直升飞机,突然注意到一大群飞碟正朝我靠近。于是我开始下降,可最靠近的飞碟里却有个小人开始向我开火。说到这里,卡耐基要求他停下,然后要另一位学员接下去。连点法:将头脑中闪现出的人、事、物和散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连缀成篇。比如散点:①花儿;②气息;③跑。可如下连点起来。“置身各位青年朋友之中,我似乎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都很年轻,都有花儿一样的青春,花儿一样的年龄,花儿一样的生活,愿我们做一匹骏马,跑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联想法: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使即兴说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可以动用如下题目进行训练。一.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迅速说出它像什么。二.出示一个红色的球,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讲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三。展示一幅画,画上画两只小鸡仔,要求训练者表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的。主持人在进行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时候,还有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克服“怯场”的问题。其实,即兴说话,人人都会紧张。紧张是人类的通病。因此,即兴说话时的怯场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主持人即兴说话的时候,由于面对众多的观众与听众,身处特殊的环境之中,表达者都会产生一种胆怯害怕的心理,以至往往会失去自控能力。要么是过高地估价了听众,担心自己表达不好,表现出自卑;要么是由于即时即兴时不能整体把握,出现前后不协调、语句贫乏、思维混乱等情况;要么是对表达环境适应不过来,在掌声、笑声或光线的压抑下不知所措。这主要是由于表达者心智过早渴望表达成功,因而生发出一大片假设的强大无比的敌人,而自己又担心被这些敌人打败“有失面子”,因此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紧张。当看到那些知识丰富、表达得体、反应敏捷的人滔滔不绝、侃侃面谈,而听众又报以热烈掌声时,就担心自己不如他们,可能想到自己形象不佳、打扮不行、知识贫乏、阅历浅薄,甚至年龄不大、顺序不好等等,正是这种自我构筑的心理把自己一步一步地推向危机之中。其实,这种现象谁都有过,并且不仅仅在这种场合,紧张是人类的通病。因此,即兴说话时的怯场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你当众即兴言谈一点也不害怕,没有压力感与紧迫感,那反而不正常了。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死亡、双目失明、丧失亲人、疾病、面容被毁、离婚等。令人吃惊的是:约占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讲话。死亡排在第六位。既然大多数人都和你一样有这种心态,那么,对此不妨泰然处之。美国口才大师詹宁斯•伯瑞安初次上台演讲时两个膝盖颤抖地碰在一起;美国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第一次当众朗诵时口中像塞满了棉花;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发表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开始演讲时脸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被喻为“世纪演说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块厚九寸的冰疙瘩。看来,怯场人人都有,只是那些成功的口才艺术大师多上场表达几次,多拥有几分克服怯场的经验,并使这种心态缩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外露而已。口才训练方法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这些名人与伟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荣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在此介绍几种符合同学们特点,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1)速读法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2)背诵法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3)练声法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④读练口令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C。洪小波和白小果,拿着箩筐收萝卜。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4)复述法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