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青少年心理咨询[慧道心理]中考焦虑的初三女孩!

一、基本情况小芝,初三女孩,文文静静的,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妈妈是自己的数学班主任。因为妈妈一直都是带毕业班,所以工作压力也是比较大,回到家已经很累了,除了叮嘱小芝赶紧学习,母女俩似乎就没有太多其他的话题了。小芝反而和父亲的关系好一些,妈妈情绪化发脾气的时候,都是爸爸在中间拦着。夫妻俩也经常因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发生争执,最后通常都是爸爸说不过妈妈妥协了。小芝从小学习一向很好,几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只是一升初三小芝就开始出“状况”,肠胃经常不舒服,而请假在家休息。妈妈是自己的班主任,觉得这样对别的同学影响特别不好,而且也影响小芝自己的学习,后来就不允许小芝请假。小芝因为这个事跟妈妈大吵了一顿之后,就彻底不去上学了,每天在家吃了睡,睡醒了看电视,看累了接着睡。妈妈觉得特别不能接受小芝的突如其来的变化。说这孩子从小一向很乖,学习非常用功和自觉,上了初三压力肯定大,但是谁都一样,凭什么其他学生都能挺过来,自己孩子反而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妈妈看到小芝现在自甘堕落的样子,特别伤心。更伤心的是孩子爸爸也跟自己冷战,站在女儿那一边,觉得孩子身体难受不上就不上,而且女儿之所以反差那么大都是妈妈逼出来的。妈妈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故全家前来咨询。二、问题分析1、考试焦虑对此,天津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咨询师督导薛连福主任表示,小芝的性格比较内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做事细致认真,讲究条理性,特别注重时间和计划安排,本来是优点,但是过分的追求完美,对己严格,对人严苛。而这些性格特质跟妈妈特别像。妈妈教初三年级数学,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迫于学校领导对中考班主任的指标,自身工作压力也很大,遇到一点刺激很容易产生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妈妈也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很重视自己的工作,每年自己带的毕业班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但是妈妈回到家对女儿的关心则少得可怜,几乎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妈妈总是把在学校里老师的角色身份不自觉的搬回到家里,对女儿依旧是一个严格的班主任的态度,即便女儿考得很好,妈妈担心孩子会骄傲,也几乎不表扬,都是随口一句“差的那几分怎么丢的?你自己得好好总结一下啊!”之类的言语。因此,妈妈自身的性格特质在潜移默化中深深的影响了女儿,造就了小芝今天的个性特征。在这种性格基础下的孩子,极易产生强迫性的思维,小芝一开始脑袋里面总是不自觉的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上课的时候越来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导致听课效率严重下降;考试的时候脑袋里面更是浮想联翩,慢慢的大脑一片空白,手脚冰凉,肠胃痉挛,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回到家被妈妈恶狠狠地批判了一顿。尤其是妈妈那句“你怎么笨的要死?”一直在小芝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次一到快要考试,小芝就开始紧张和烦躁,什么都学不进去,就怕考不好又会让妈妈很失望。表面上,小芝害怕的是考试成绩不好,实际上害怕的是考不好妈妈会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给妈妈丢脸。所以小芝的注意力和焦点始终放在了考试成绩和妈妈的评价上,而学习本身是造成这些可怕后果的直接来源。一开始,由于小芝还能忍受这种挫败感,但是心理层面的焦虑和恐惧还是通过躯体化的反应表现出来,比如小芝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尤其体现在肠胃上。慢慢的这个变成小芝不去上学的理由,这个借口不是孩子故意的,是一种潜意识遇到困难和挫败本能的逃避和退缩反应。但是小芝不去上课在家学习时,内心有时非常矛盾和痛苦的,因为她害怕自己落下很多功课,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懈怠,稍有放松的想法就感到很强烈的罪恶感,觉得自己不好,对不起父母,是个坏学生,坏孩子。中间小芝妈妈不旦没有及时给与孩子理解和情感支持,反而变本加厉的要求孩子赶紧回学校上学,并且有几次跟孩子发生较大的冲突,导致小芝破罐破摔,彻底放弃自己,决定当一个十足的坏孩子。所以小芝的思维模式是两个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要么就当一个完美的没有缺陷的好学生,稍有一点达不到标准,就是一个十足的坏孩子。孩子正是在通过“不上学”这件事来试探妈妈到底爱不爱自己,因为以往妈妈对待 小芝的态度让小芝非常纠结,既想得到妈妈的认同和肯定,所以一直很用功刻苦的学习;但同时又对妈妈充满了怨恨和愤怒,怪罪妈妈为什么对自己还不满意。所以既想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又想反抗妈妈的强势权威。强烈的“被遗弃感”才是小芝内心深处最根本的恐惧,而妈妈的一贯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强化着小芝的恐惧感。2、父女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母亲母亲很强势,父亲则比较懦弱。母亲事业心很强,父亲则是得过且过的性格。所以,小芝的母亲从心底看不上孩子父亲,觉得这个男人不争气,没有上进心,什么事都做不好,凡事都得靠自己操心。自己为这个家活得很累很辛苦,可是丈夫却一事无成,只是一个普通的司机。“当初为什么犯傻嫁给你?”这句话总是挂在嘴边,觉得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的还不够,虽然脾气好,但是一点主见和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平时特别娇惯孩子,总是护着孩子,跟自己唱反调。因此,对小芝爸爸存在着强烈的不满,但是又很无奈,因为无论她自己怎么做都改变不了丈夫的随遇而安的性格。于是,对丈夫不报任何希望,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工作和女儿身上。“爸爸不争气,我没有办法。但是孩子还小,我完全有能力控制她的发展路径。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跟我一样当一名出色的教师。”而每次看到女儿的缺点和不足,或者考的不理想时,都会重新激发其妈妈对丈夫的不满,因为此时小芝承担的是两个人的不满,爸爸的加上自己的。久而久之,小芝就会觉得妈妈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太笨,跟爸爸一样没出息。一个家庭永远都要维持动态平衡的,母亲的强势一定会强化父亲的软弱。长此以往,女儿和父亲都在母亲的“逼迫”之下产生强烈的愤怒能量,父女俩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母亲的强势力量,一个冷战不说话,一个不上学表抗议。三、咨询方向(部分)1、帮助小芝缓解考试焦虑,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帮助小芝解除强迫性的思维,学会真正的放松下来,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追求完美就是在追求死亡!”人们追求的所谓完美是“虚假的完美”,是最残缺不全的;而实际的不完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因为生活是真实的,各种各样的状态才汇聚成一幅完满的景象。我们明明已经拥有了最真实的完美,可偏偏还要追求那个“残缺的完美”,所以一定会导致思想混乱不堪,矛盾纠结的状态。同时,小芝需要学会给自己内心更多的空间去接受那份深深的“被遗弃的恐惧”的感觉,因为这份恐惧更多的是小芝自己内心不断夸大后的“幻象”,并不是真实的。只有当小芝学会接纳这一切,才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学习甚至以后走进社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才能彻底扭转逃避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习惯。2、改善夫妻关系,重塑家庭结构。母亲更加需要放松下来,母亲一直处于极度焦虑的心理状态,母亲的焦虑会让父亲本能的想要避开她的负性情绪,所以父亲很多的“窜皮不入内”也是被母亲逼出来的,否则父亲早晚也会被感染。母亲也需要柔弱下来,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只有真正的接纳了自己的不好的一面,才有可能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对父亲也才不会诸多指责和瞧不起。母亲弱了,父亲自然就会强大起来。同时,也需要帮助母亲学会接纳内心的一份失控感。丈夫也好,女儿也罢,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真正变成你期望中的样子,不可能完全受你的控制而不反抗。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本真状态,不去支配和控制别人,给自己内心一个空间去承受这份失控后莫名的恐惧,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夫妻关系调整好了,小芝才能真正的回归到正常的状态,家庭成员之间才可能恢复一个新的健康的动态平衡。四、咨询效果1、小芝回到学校,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小芝的母亲能够很快的理解和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母亲的巨大转变使得小芝改变的速度大大加快。母亲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小芝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关怀,更加注重角色的转换,每次进家门之前都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脱下了老师的外衣,换上了母亲的温柔和关爱”。虽然过程中仍有反反复复的状况,但是小芝也重新调整了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动机,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以及别人的看法评价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逐渐学会放松和接纳自己一直抗拒的那一面。尽管小芝在考试中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是这份焦虑感已经可以在小芝的承受范围之内了,她愿意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2、夫妻关系得到改善,母亲重现母性情感力量。妻子的变化也让丈夫感到轻松多了,不需要每天都担心自己会不会又说错话惹她不高兴了。也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拿主意的机会了,尽管有些事情妻子还是不很认同,但是彼此之间多了一份尊重和理解。夫妻之间沟通和交流也开始多了,当妻子学会倾听,丈夫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了。丈夫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男人了,妻子也更多了一份母性的柔情和体贴。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