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90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怎样备考2011年高考历史?

2010年湖北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的分值为100分,选择题12道48分,学科内综合一道32分,学科间综合一道20分,其中中国古代史34分、中国近现代史30分、世界近现代史36分。总体说来,秉承近几年高考改革的精神,试题仍然以“脱教材考”为主导考查样式,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高考促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更加明显;仍然站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的高度,从新的角度出发解读历史的主干知识,回归历史本真、论从史出的的倾向更加强烈;仍然高度关注社会民生、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等现实热点问题,人文关怀的意图更加突出。   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综合题部分,都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史实”(创设情景)、“学科能力”(能力测试的四个层次)、“史观”(史学研究范式)、“现实”(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四者间的有机结合。   有鉴于此,对2011年高考历史学科特提出如下的备考策略。
步骤/方法
1

(1)主题思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具体来说,就是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比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应多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并从整体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 (2)能力考察: 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但是,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如:在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3)再教育过程: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这就给考试测量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

2

立足历史材料,更新备考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观逐渐取代了教材观,高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强调依纲据本,考查内容立足于历史教材;现在的观念则是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考查内容不再局限于历史教材所描述的内容。这一变化就是俗称的“脱教材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探索以“解析材料”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备考模式。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 (1)“脱”教材考:高考命题的形式是“脱离”教材的,它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新与运用来现实,不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如今年的高考试卷,大量引用了文献摘录、图表数据、历史故事、历史报刊、名人引言、著名演说辞、历史地图等不同样式的历史材料,就是对此的反映。 (2)“拓”教材考:命题的思路是“拓展”教材的,它通过对教材的已有观点从全新的角度再认识来实现,从而追随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中对中学历史有影响的部分。 (3)“托”教材考:命题的承载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命题的答案是“依托”教材的,它通过针对问题把材料和教材有积结合并尽可能地有教材的言语表达来实现,在看了答案后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3

依托高考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各轮次的复习备考规律的探究   具体到高考备考中,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其阶段目标是形成各“历史时期”的“网络”化的“阶段特征”。第二轮复习:是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阶段,其阶段目标是形成一条条的由各个“阶段特征”构成的“网络化”的“小专线”。第三轮复习:是知识与能力内化的阶段,其阶段目标是熟练地应用前两个轮次所形成的“阶段特征”和“小专线”。在上述的各阶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点透:也就是对考试大纲中的各个考点要解析透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考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制度和观念、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主要的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在复习这些考点时,应设置充分的新的历史情境去探究、去感知、进而自主的得出结论。 (2)线通:也就是各个考点在横向(历史的阶段特征)和纵向(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两个方面的联系都要引导学生探究通畅。在探究的过程中,应以“历史情景”为主要的载体,透过新的历史情景去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反映在历史试题中,可能是某一历史区域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的能体现某一主题的各个历史侧面,可能是某一历史区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能体现某一主题的某一纵向的历史发展趋势,可能是不同历史区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能体现某一主题的各个历史侧面,还可能是不同历史趋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能体现某一主题的某一纵向的历史发展趋势。总之,要把主题放在“线通”的核心地位,没有主题的线通是没有意义的。而所谓主题,则是前面提到的课改专家们所指出的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 (3)面全:也就是把前面提到的“点”“线”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全面地把握。具体来说,就是以文明史观为主体、兼及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唯物史观等,重新整合历史的“点”和“线”。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