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64今日阅读:117今日分享:28

人工生物浮床与净化水质的关系

采用人工生物浮床这种新型技术用于湖泊河道污水处理,由于上面植物根系直接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削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可有效降解水中的N、P及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增加水体生物接触氧化的边缘面积,抑制藻类生长;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水生态系统;起到水体净化作用以自然生态的方式达到平衡、净化水质的目的,使水质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有效改善,并长期维系水体清澈的生态效果。
工具/原料

 人工生物浮床浮床净化水质的理论基础

方法/步骤
1

生物浮床植物的选择原则:浮床植物的选择是在对高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耐污性、耐水性、对氮磷去除能力等研究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一定耐受性的,能适应污水水质现状的物种作为修复的先锋物种。

2

耐水性能好:生物浮床技术是将原来在陆地上或湿地上种植的植物种植到自然水面上,植物在更换了生存环境后必然会产生能否适应的问题。只有能够很好的在水面上生长,才能发挥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因此,良好的耐水性能是选择浮床植物的首要原则。

3

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利用植物浮床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时应优先考虑对氮磷等营养物有较强去除能力的植物,而且应根据不同的污水性质选择不同的浮床植物,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去污效果不佳或者植物死亡。在微污染水体中,植物不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N、P量,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较低。

4

水生根系发达 :植物的净化功能与其根系的发达程度和茎叶生长状况(密度和速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浮床植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它的根系状况。在正常运行的植物浮床系统中,附着生长在浮床植物根际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去除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根系越发达,植物浮床的去污效果越好。而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根系较长的浮床植物,能够大大扩展植物浮床净化污水的空间,提高其净化污水的能力。在考虑根系密度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根系表面积和水下茎起氧扩散进入根系的结构,因为它也是选择植物的主要衡量指标。根系密度、根系表面积、性,但针对不同植物,这种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6

可操作性:所选物种应具备繁殖、竞争能力强,栽培容易,管理、收获方便,同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景观效应等特点。

7

浮床设计原则:要考虑生物浮床的耐久性、便利性、稳定性、景观性、经济性,

8

发展原则:生物浮床是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通过生物载体打造其他生物栖息环境空间为各类微生物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弱化了水质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9

未来前景:因其独特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广泛应用为地表水的改善和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随着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环境技术的发展,人工生物浮床的应用会更广泛和高效。

10

净化原理: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注意事项
1

主要是植物的搭配应用

2

载体的合理维护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