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42今日阅读:83今日分享:49

早教要有一颗平常心 冷静、机智地引导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问题面前,你应当是一个“智者”,一个不动声色,大智若愚的人,决不要马上做出反应;不要立即说教;更不能唠叨喋笃、无可奈何的数落没完;也不能带着孩子去请家教。因为成人的这些情绪表现,实际上全都是消极暗示,是削弱孩子上进动力和自信的“反教育”,会强化孩子的问题、弱点和错误。在孩子的任何问题面前,你必须默默地走好“引导六步曲”:早教要有一颗平常心 冷静、机智地引导孩子第一步,看主流。欣赏孩子的主流、优点、闪光点,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你要为这些主流优点和闪光点而欣慰,使自己具备积极的心态,避免以消极心态影响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第二步,找根源。默默地思考孩子的缺点、弱点或错误的程度,时间的长短和形成的原因。这里面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溺爱问题,有的是孩子生活贫乏、从未激发兴趣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偶然受到心理伤害,有的是长期放任自流而出现问题……总之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问题根源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思考,需要与行家研究,需要阅读有关育儿的图书章节,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但这个过程决不在孩子面前流露,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泄、数落、唉声叹气。第三步,消除根源。找准孩子缺点、弱点、错误及各种问题的根源后,就要悄悄地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尽最大努力比根本上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环境,不良的信息刺激和不良的心理影响。第四步,冷淡与淡化。对孩子一贯存在的问题暴露时,家集体都要表示不满和气愤,严肃批评一二句然后冷淡,或瞪孩子一眼然后走开,给孩子一个教训各没趣。教育者的情绪是最强大的教育能。此后应有一人出面严肃告诉孩子什么行为好,什么行迹不好。此时全家仍都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淡,但再不提孩子这种坏行为,也让孩子渐渐淡忘。决不可不断重复说孩子的坏行为而强化了他对坏行为的印象和冲动,或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第五步,转移兴趣。迅速改变产生孩子不良行为的生活状况,培养打捞的兴趣和兴奋点,用新的兴趣和兴奋点取代不良兴趣和兴奋点。例如以往他不停地动,眼睛一睁,闹到时熄灯,现在诱导他做安静的趣事,如听朗读故事,学画画,学下棋,学做玩具,学钓鱼等。如果以往孩子胆小怕羞、不肯交往,那就带孩子常到儿童乐园去与同龄人玩,常去锻炼身体。他慢慢适应,玩得非常痛快,喜笑颜开,就勇敢了,胆子变大了,也学会交往了。第六步,以成功鼓励成功。“失败为成功之母”主要为鼓励成人而言,婴幼儿缺乏理性思维和意志力,他们只能是“成功为成功之母”培养孩子的兴趣,最佳办法是帮助他,与他一起共同做好一件事,共同完成一个出色的作品,或共同建立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行为和习惯,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众人赞许的光荣感。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心理暗示,他因自己努力进步而滋生的积极心态,胜过一切苍白无力的空洞表扬!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暗示也是早期教育,它像阳光、空气、地球引力和磁场一样时刻作用于孩子身心的成长。生活的规律化还极利于意志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什么时候该做的事一定去做,好像自动化般,以后再也没有受强迫制约的痛苦。对待早教,要有一颗平常心 现在人们经常议论:成为“小神童”究竟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好不好?有一种观点就是一听两岁多的孩子认1000多个字,就认为是对孩子的强制灌输,是不叫孩子过快乐的童年,是弄得孩子不像孩子的样。或者说,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拔苗助长,违背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它有时能获得眼前的辉煌,但往往好景不长,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们说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就够了。 我听了这些就觉得很可笑。为什么他们对学字就有这么深的误解,总认为幼儿学字多就不好,我女儿轻轻松松每天10分钟就认这么多字,对她有什么不好的。她不仅认字多,对音乐特喜欢,兴趣很广。正因为这样,她习惯性格也好,增加了很多很多快乐,更充实。她每天都在唱歌,都在蹦蹦跳跳个不停,很纯真很可爱,怎么能说认了几个字就没有儿童的样了?人们之所以这么说,都是对幼儿的心理不了解而妄下结论,认为识字是不符合孩子的天性的,是对孩子有害的。如果他们和我女儿接触几天,他们就明白我的早期教育有多么好了。我女儿的成长,非常有力的打破了那些认为识字不好的误区。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科学家对汉字进行了研究,记忆汉字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一出生最喜欢看的就是黑白鲜明的东西,从出生开始培养,几个月就可识字,而且有利于智力开发。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说“好景不长”,多点知识有什么不好的,起点比别人高一点,将来比别人差的可能性应该少一点吧。早期教育是一条成才的捷径,它给孩子一个很高的起点。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天赋优越的婴幼儿,长大以后不一定成为卓越的精英,而那些有成就的人却都在婴幼儿时期受益于良好的早期教育。 我知道有个别“小神童”上了大学后又辍学,这是因为自理能力不行。还有一些孩子心理素质很弱,受到一点打击就垮了,这都是因为父母只注重片面知识培养,不注重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真正的早期教育不光是对智力的开发,还包括对孩子性格习惯的培养。 还有的人说,你的孩子是“小神童”,自己总感觉与众不同,长大了会给孩子心理压力。这就要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了,如果总是想让孩子高人一等,又不给孩子勇于接受挫折、谦虚、乐观、向上的性格,只想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同别的小孩子玩,也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结果当然不会好的。 我教育女儿的动机,绝不是为了我出名、增光什么的,我最不在乎这些。我也不是为了女儿将来就成个杰出的人,望子成龙。我其实对她的要求一直就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快乐,至于有多大出息,并不重要。我对她进行早期教育,是我对她负责的一种态度,因为我知道三岁前是黄金阶段,我不能耽误她。卡尔·威特的父亲之所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这么杰出的人,也不是为了名利,他只是希望孩子能更有智慧地洞察人生,自己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