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50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如何让ERP价值最大化?

ERP上线后并不代表万事大吉。持续的管理优化才是实施ERP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从管理的具体层面分析,有行业人士把管理和优化ERP系统的价值总结为以下几点。
方法/步骤
1

随时随地培训各级员工,规范操作ERP实施完成后,培训的工作告一段落。然而随着ERP人员的变更、以及企业业务的变化,导致ERP用户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ERP用户凭借自己对系统的初步了解,遇到问题随机应变,表面上看及时处理了工作的实际问题,但由于不规范,最后导致后续各种问题的出现。如:仓库操作过程中,一些参数选择不慎问题,导致财务数据出现错误。因此ERP专职人员,不定期要到现场去,要随时随地培训员工,不断完善操作用户操作手册,让ERP用户依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这样就能保持ERP用户对系统的熟习程度在一定水准上。遇到例外问题,也会及时报告,避免擅自处理带来的冲突。

2

搞好激励机制,非IT资源,关注ERP的改善某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这是持续改善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时候就要鼓励ERP用户去研究ERP系统本身。我们可以在测试环境,变化一些参数设置,或起用一些原来未曾使用过的功能,从容不迫地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其次ERP用户参与多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就会多起来。特别是ERP用户在对业务本身很熟悉,若加上深入了解自己相关的ERP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就会更加有效,极大弥补ERP专职人员的不足。接下来就是及时奖励。若有条件可以设置一些小额奖金或礼品,没有条件的,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邮件表扬、宣传栏的表扬也很见效。注意让ERP用户时时刻刻有成就感,营造好了氛围,ERP想不用好都难。

3

做好问题的小循环,树立IT威信一个问题,总是有三个以上解决办法,我们首先看看在ERP中是否有机会,实在不行还可以依赖手工进行处理,关键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其次,一个大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能放入ERP系统的,尽量放入ERP系统,确保数据得到有效的记录,将来的统计分析就有了依靠。最后,问题小了以后,解决的手段就会多起来,即便系统无法处理,换成手工处理,也不会导致很大的工作量。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后,我们就要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将问题进行关闭。将问题处理小循环做好以后,大家对ERP系统的信心就会加强起来。IT专职人员的威信,也容易在员工中树立。

4

研究业务、关注现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个业务的问题涉及的流程,不仅仅跨越岗位、部门,甚至有机,因此,IT专职人员,就必须认真学习业务,从IT的角度来审视,是否有机会利用ERP系统改善现有流程。有了方案,并不等于就有了结果。针对实际问题,在联合相关部门基础上,IT专职人员不仅仅要从系统逻辑性角度,来分析、检查系统数据的合理性,必要时,还需要到现场检查基础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ERP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有问题就要指出来,若有必要就建立相关的标准,并进行考核。确保一线员工的执行力。套用现在流行的管理语言就是:接触,观察,倾听,提问,渗透,影响。

5

顺应时机,导入关联新技术,扩大ERP系统的影响我们要敢于承认ERP系统的不足,在特定动作上,不仅仅可以依赖手工操作解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导入成熟的新技术,弥补ERP系统的不足。

6

抓好重点资源的处理企业的问题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在各种各样的ERP改善提案前,我们一定要慎重,不一定选择最重要,可以选择比较简单,见效比较快的提案先进行。有了成功的案例,不仅仅提升士气,更重要的培养一个问题解决团队,为今后解决大问题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最后,在关键的时候,要选择有影响力的提案发力,通过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起到一个以点带面,开创局面的效果。特别是今后重大提案改善,所需要的高额费用申请,也因为成功的案例,容易获得高层支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