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11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回归教材为何是高考冲刺的最佳方法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听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回归教材,到底为何要回归教材呢?如何回归教材呢?相信很多同学都并不是很理解,下面大连科技学院老师与同学分享回归教材的最佳方法,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方法/步骤
1

一、何谓“回归教材”?回归教材,就是根据复习计划,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或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带着一定的目的与任务,利用课内外时间深入研读教材,以实现温故知新、提升复习效果的一种复习策略。因此,回归教材不是简单的看课本,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看──研读,而且是带着目的和任务去研读。

2

二、为何要“回归教材”?回 归教材是一种复习策略,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温故知新、归纳整合、深化认识等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材的再次研读,使逐迷糊淡忘的知识及其应用条件与 价值得以清晰、相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得以进一步梳理、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得以归纳整合,或者明确相关问题对应课本中原型、解题所使用的知识 与方法等在课本的出处等。

3

三、如何“回归教材”?   关 于回归教材,有两个形式:一种是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的回归教材,此种回归具有非常强的个体性,一般都是学生自行利用课外时间回归;    另一种是教师根据大部 分甚至全体学习的情况、结合考试内容要求及复习教学要求而安排的回归教材。此种回归往往不仅仅在课外,而且还将在课堂──在课堂上结合复习教学任务去回 归。这里重点探讨第二种回归(称之为“群体性回归”)。 由于“群体性回归”教材 是教师指引下的回归,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换句话说,“群体性回归”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借助一定载 体去研读教材。此类回归,对于教师来说,其中心工作是如何将回归教材所欲达成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某种载体,从而使学生研读教材有明确的抓手,而不仅仅是泛泛 的看书。    一种有效载体是问题──落实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归 教材、研读教材,实现温故知新、归纳整合、深化认识等的目的。此时,教师应做的事情便是根据回归教材的目的选编相应的问题或问题串。该如何选编回归教材的 导引问题呢?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价值、复习教学的重点(通常也是考查的重点与核心),同时还要明确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或解决相关问题 的疑难点或困惑点。微信:idkter    以高中理科为例,“实验与探究”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 高中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该内容为何会成为难点?因为解决此类它需运用相关知识及研究方法、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反 思评价等,具有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高考“实验与探究”的这一特点,和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性栏目所追求的价值是一致 的,而且高考在设计“实验与探究”试题时,往往会以课本相关探究实验为模板。这就要求复习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研读教材中“活动与探究”、 “观察与思考”栏目,明确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与方法,即解决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如何得出结论及结论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为此,复习时可以编制如下导读问 题问题框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本实验活动目的是什么?实验基于怎样的化学原理或已有经验作出猜想与假设?基于该猜想与假设,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条件、 药品、操作等)来验证假设的?实验过程出现怎样的现象?哪些现象指出研究提出的假设的?现象、数据是通过怎样处理(定性推断、定量处理)的得出结论的?实 验结果是如何呈现的?该结果有何适用条件或范围、有何适用价值、怎样适用这些结果处理相关问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