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39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恩威并施型”家庭教养模式

鉴于单一实施施恩或是施威的教养模式会产生不良的效果,父母们应依据儿童自身的潜质,有意识、有质量地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既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又刚柔并济的“恩威并施型”教养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教养模式极其人性化地以合情、合理、合法等为衡量利弊关系和是非曲直的标尺,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解决或纠正问题,效果正确而又显著。
工具/原料
1

我受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的影响,刻苦钻研形意心理学和恩威并施综合疗法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并且将它们应用到心理治疗的实践中,释放其正能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认为,在人类社会家庭教养模式的定义中,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儿童成长中的“形意”所作的要求,应是积极的和有目标的;二是父母在儿童心理的构建过程中,要在方向和质量方面做恩威并施的引导与纠正。

2

依据社会形态飞跃发展的趋势所需,我研究了人类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家庭教养模式的疑难问题,在经历多年对家庭教养模式的潜心研究与应用后,我综合运用形意心理学和恩威并施疗法理论的精髓,创立出了恩威并施型家庭教养模式,其核心是指教养者采取恩威并施、相辅相成的教养策略和教养方法,持之以恒地以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引导、教养被教养者。

方法/步骤
1

从1990年开始,我以“恩威并施”的理论为指导,分别有计划地在思想、态度和行为等层面引导5名5—8岁的儿童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从无知、无为、被动、软弱的服从向主动、睿智、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转换。案例1:一天,儿童晓玲(化名)正在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看自己都喜爱的电视节目,我对她说:“晓玲,我口渴了,想喝水,你去给我倒一杯水好吗?”晓玲听到后,虽然有些不太情愿地噘起了小嘴儿,但她什么也没有说,满足了我的请求。一个星期后,我又在晓玲欢欢喜喜地看电视的时候让她为我倒一杯水。这次虽然她还是有些不情愿,但她没有噘嘴儿,而是以轻松的表情去完成了这个任务。等我再去晓玲家的时候,她便能积极主动地给我端来一杯水了。事后我对晓玲说:“我让你做这件事,是想让你懂得,既然父母和长辈们都在尽其所能地给你提供优越的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那么你们也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为父母和长辈们做些事情。在你为父母和长辈们付出辛劳的同时,你们自己的身心也会逐渐地增添一种‘我能帮助别人了’的快乐感觉,而你心里体会到的感触就是一种爱与被爱的精神享受。”

2

案例2:一天,儿童小泽在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地吃着他喜欢的食物,表情非常快乐。我问他:“小泽,你吃的食物好吃吗?爱吃吗?”他笑呵呵地回答:“好吃,我很爱吃。”我又问他:“你的父母怎么没有你吃的多呢?”他回答说:“他们可能不喜欢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不愿意吃。”我请小泽暂时停止吃食物,让他仔细地听我给他解释这其中的缘由:“首先,你的父母知道这些食物好吃,他们也特别爱吃,但是因为你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富裕,致使他们不能轻易地随便为自己购买这些食物吃;其次,你现在年幼,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而这些食物里正好含有你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所以他们才买回来给你吃,主要是给你补充营养的。这是他们作为父母对你付出极致的关爱,而不是他们不想吃或者不爱吃。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些食物好吃,他们又怎么能够给你买回来呢?你明白吗?”他听后忙说:“我明白了。”从那以后,小泽再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时,就会想着给父母留一些,甚至还会对父母说:“我吃够了,这些东西你们一定要吃了,不然就会放坏了。”在我对其各方面进行引导十余年后,在他18岁那一年,我再次和小泽进行了心理沟通。我对小泽说:“你现在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健康,身心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再看看你的父母,他们已经人到中年了,经过岁月的敲打,他们的眼角都布满了皱纹,尤其是你的母亲,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整个人显得特别的苍老。在养育你的这些年里,他们在物质享受方面对自己特别苛刻,却在尽可能地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今天我与你交流这个问题,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能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生活物资的使用和分配应该以谁为主、以谁为次吗?”说到这里,我只见小泽眼睛一亮,他面带笑容,发至内心地说:“我认识到了,认识到了。”

3

从以上的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孩子思想和行为上的华丽转身过程,呈现给我们的是积极、健康而又现实的结果。在初始接受某些事物,特别是那些需要他们的身心去付出辛劳的事物时,儿童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情不甚了了,所以他们才在思想上有些不理解和不情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被动执行,再加上教养人合情合理的思想引导,他们会逐渐地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担当,这也就构建起了他们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奉献精神等,从而在思想观念上转变成“自愿、主动地付出”辛劳。从孩子们对教养人的正确引导的理解和领悟程度来看,他们也愿意接受正确、合理的意见或者要求。也就是说,无论是多大年龄的孩子,只要教养人把所说的内容讲清楚,能让他们听懂、理解我们的意图,而我们的要求也合情合理,那么,哪怕是需要他们在执行要求时放弃他们自己目前的精神享受或者物质享受,他们也愿意接受。这是因为他们都懂得,只要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做出来的行为等能赢得教养人的赞赏或者允许,那就是对的,他们就有成就感了。从受众在心理状态与行为反应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改变来看,他们有理由欣然接受教养人的正确指导,也愿意接受合理的建议或者要求,这是因为人人都有想与他人达成共识的需求。在婴幼儿时期,人们的心理就如同一张空白的表格。而这个表格究竟由谁来填写、应该合理地填些什么?其答案很简单:其一,应该由我们教养人填写;其二,以儿童们自我认知来随意地填写。因此,儿童能否构建正确而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主要还在于我们教养人自身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等,它们才是至关重要的前提。现今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已经到了二十几岁或者三十几岁的年龄,可是因为教养人的正确指导长期缺位,致使他们的生理年龄和其心理年龄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落差较大。即使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一些家长说,这可能是孩子们成熟得比较晚,还需要时间。我认为这是一种托词,是不正确的、以偏概全的思想观念。而有这种自欺欺人心理的人,大多都在饮着自酿的苦酒。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