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55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怎样才能提高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准确率

解好化学选择题,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这种题型正在被各种考试广泛应用,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理综考试中拿下选择题也就拿下了一半的胜利,六分一道的选择题是绝对不能随意对待的!
方法/步骤
1

准确审题要字斟句酌 这一点谈起来容易,然而学生在考试中由此造成的错误却屡见不鲜,解选择题时不审好题,似是而非就下笔,(特别是在考试中)最容易造成错误。如: 例1、用0.1molNa、Mg、Al三种金属分别与100ml0.1mol/L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制得氢气最多的是(       )    A、Na       B、Mg       C、Al       D、三者一样多 当酸足量时,自然是铝产生的氢气最多,但此题所给的酸恰恰就不是足量的,应该选D。对这样的题,许多学生出错,毛病就出自审题不细上。 要认真阅读全题,决不读一半就解题。先通读再细读,关键字句反复推敲,直到题意领会准确。 例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分析:向甲中加入淀粉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为Br2的颜色,故知含Br—,不含I—,因为I—被置换出I2能使淀粉溶液呈蓝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也不含I—,只能含Cl—。故答案为B。

2

弄清概念 对基本概念要掌握准确,理解透彻,这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概念模糊,关键时就不敢“确认”,考试时就会造成错误。某些选择题常常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对此,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就成为正确解题的一个关键。如: 例3、下列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      )     A、CH3F     B、CH3Cl      C、CH3Br      D、CH3I 学生可能有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是分子间作用力,D最大A最小;沸点,D最高A最低;二是键能,A最大D最小;A最稳定D最不稳定,化学稳定性由键能决定,因此选D,如分子间作用力与键能概念不清,极容易错。 基本概念的掌握决不单靠死记硬背,越靠死记硬背的人,考试时就越易出错,二要强调准确,三要强调熟练,如:“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二量”同位素原子量,元素平均原子量,等等,不但要懂要准,而且要熟,应用自如。

3

抓住关键 选择题在叙述时有一定的技巧,语言简捷,不是在向你说明什么,就是向你隐藏着什么,没有用的话不会说,抓不住关键,就很难做对,如: 例4、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Cl2,当有4mol氯化氢被氧化生成氯气,这些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      )    A、22.4L       B、11.2L        C、44.8L       D、89.6L 发生反应为MnO2+4HCl==MnCl2+Cl2↑+2H2O有4molHCl参加反应,其中有2mol被氧化,关键在于抓住“被氧化”三个字,应选C,又如: 例5、下列符合NO3—→NO↑这一给定关系的是(      ) A、NH4+→NH3↑    B、2Br—→Br2    C、SO42—→SO2↑    D、HCO3—→CO2↑ 四个变化关系都与NO3—→NO↑有一定联系,题中给定的关系是什么?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一给定关系是NO3—中N的化合价下降,转化为NO.C符合这种关系,能看出它要求的是化合价下降,就是解体的关键。

4

要全面分析整体把握 例6、现有氧气、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12ml,被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2ml,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      A、NO29mlO23ml           B、NO210mlO22ml       C、NO210.8mlO21.2ml        D、NO28mlO24ml 分析:本题没有明确NO2和O2的量的关系,因此有两种可能,一是氧气过量,混合气体被水吸收4NO2+O2+2H2O==4HNO3,剩余氧气,通过计算VNO2=8ml,VO2=4ml;另一是二氧化氮过量,混合气体被水吸收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经计算得VNO2=10.8ml,VO2=1.2ml。 例7、t℃时ag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含mg溶质,从该溶液中蒸发掉bg水并恢复到t℃时,可析出m1g溶质;从原溶液中蒸发掉cg水并恢复到t℃时,可析出m2g溶质,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S=(100m)/(a—m)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m1)]/(a—b) 分析:由题可知,当蒸发掉水量相差(b—c)g时,析出的溶质相差(m1—m2)g即由(m1—m2)g溶质和(b—c)g水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概念得S/100=(m1—m2)/(b—c),则S=[100(m1—m2)]/(b—c)

5

寻找规律 选择题题型多样,题型多变,虽变化,也有它的内在规律,特别是遇到题型比较生疏的,再加上有一点难度的,学生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时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寻找规律,题本身也可能就不十分难做了。如: 例8、等质量的CaCO3与KHCO3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酸过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两溶液中盐的百分含量相同     B、反应时KHCO3放出气体的速度快   C、反应后放出气体一样多               D、反应后两种溶液质量不变 初看,此题颇有一点难度,经反复阅读,就会找到该题特点:①CaCO3与KHCO3分子量相等;②CaCO3与KHCO3完全反应;③二者生成的CO2质量相等;④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⑤生成的CaCl2与KCl质量不等;⑥KHCO3的反应比CaCO3快,经这样分析,就找到了规律,应选A和D。

6

排除干扰 解题时切忌思维的片面性,有时需要把几个因素放在一起来综合思考,如压强和温度,溶解和结晶等,有时还要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 例9、SO2与Cl2都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立即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干扰就在于SO2与Cl2共存,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反应:SO2+Cl2+H2O=H2SO4+2HCl,漂白能力消失,应选D。想不到此,就很难对。

7

寻找捷径 对一道选择题,各种解法间有繁简之别,许多同学满足于能做出来,而在解法上不愿再做探讨,这未必是聪明的,解体时没有速度,是许多同学的缺点,不能不引起注意,如果在解法上多留神,尽可能总结出一些好方法来,这些方法虽不见得那么“正规”,却往往能解燃眉之急,加快解体速度。如: 例10、常温常压下,五种气态烃各1L,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耗氧最多的是(      )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有经验的同学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应选B,因为在同体积时乙烷碳和氢都最多,当然耗氧也是最多,解法多么迅捷。如果一一写出反应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判断耗氧量,岂不过于繁琐,当然,此题答案过于明显,如果不那么明显,就不一定能够一眼看出,如C2H6与C3H4前者氢多,后者碳多,直接就不易看出来,由烃类燃烧方程式CxHy+(x+y/4)O2→xCO2+y/2H2O看,耗氧量为(x+y/4),以此作判断标准,不难得出C2H6需3.5LO2,C3H4要4LO2,如有机物分子中含氧,则反应CxHyOz+(x+y/4—z/2)O2→xCO2+y/2H2O,耗氧量为(x+y/4—z/2),据此作判断,又快又准。

8

注意非常规法 照本宣科,照抄例题,思维上1、2、3、4,步骤上A、B、C、D,死套公式,题越做越死,越学越怕,路越走越窄,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这就是非常规法。如: 例11、下列微粒中,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与HS—相同的是(      )  A、K+       B、S2—       C、Cl—      D、Ar 按常规解法,应先算出HS—质子数17,电子数18,然后再一一算出由A到D各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再经比较,既麻烦又费时,如果你仔细看HS—,就会发现它的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一个,符合条件的,只有C,省略了全部计算。又如: 例12、已知某元素最高价的值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且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量与其气态氢化物分子量之比为2.35:1,该元素是(     ) A、碳      B、磷     C、硫      D、氧 按常规解法,由题意知该元素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设该元素R的原子量为R,则有(R+48)/(R+2)=2.35/1,解得R=32,选C,如不按常规,由R为+6价推定R应为ⅥA族,排除了A、B的可能性,再以D不可能存在氧化物,故答案必为C,哪种方法繁,哪种方法简不难看出。

9

注意积累 大大加快选择题的速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技巧完善的过程,如重要的分子量、原子量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不要做一题,查一次分子量,如CaCO3、Mg3N2、KHCO3分子量均为100,CO、N2、C2H4分子量都是28,NO、C2H6、HCHO分子量全为30。又如:4NO2→O2,4NO→3O2,(NO2、NO、O2与水反应的体积关系);Na→1/2H2,Mg→H2,Al→3/2H2,金属化合价为m,则1mol金属生成H2量为m/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量),在解题过程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如: 例13、相同状态下,4体积NO和1.5体积O2混合后通过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     )  A、1体积     B、2体积     C、3体积       D、4.5体积 如不知4NO→3O2。解题时就觉得难,但如果知道,那就太简单了,选择B。 10、要深挖隐含 例14、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    分析:题中A选项NH4+ 与NaOH混合微热发生反应NH4++OH— NH3↑+H2O,使NH4+显著减少,选项C中Fe2+ 与NaOH反应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微热易发生反应(隐含)4Fe(OH)2+O2+2H2O=4Fe(OH)3,生成物Fe(OH)3与过量盐酸反应后转化为Fe3+,故原溶液中Fe2+必将大量减少。

注意事项

做选择题,切忌不看全四个选项,直接写出答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