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00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进行亲子沟通 避免4种不理智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尤其重要,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或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且父母会无意中用到了一些不理智话语,潜在中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更加叛逆。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是培养感情的桥梁,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父母不注意这个问题,用错误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后果,得不偿失。美好教育为家长总结以下4种不理智的沟通方式:指责埋怨型沟通。然而这种指责埋怨型的沟通往往会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温馨小提示:换个方式说话。正所谓“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中存在未了结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家庭生活越是会显得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少点指责多些关怀,尝试换一个方式,例如“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可以变成“孩子,桌子有点乱,要收拾干净,做一个干净的小孩子才惹人喜欢吖。”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通常表面都会让人感觉一团和气,但却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令孩子变得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温馨小提示:不要百分百满足要求。如果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容易形成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爸爸妈妈爱孩子的话,就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一直溺爱着孩子,这样会把孩子宠坏。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以百分百满足,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努力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他们想要玩具,可以让他们帮自己洗碗,做做家务活,完成后才奖励他们等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娇惯的恶习!打岔啰唆型沟通。一般情况下,这种打岔啰唆型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一方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温馨小提示:对孩子要多用心少啰嗦。这种丝毫无效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而不是家长所说的内容。这时家长千万要明白,是您的唠叨使孩子在拒绝您说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话哦。对孩子,要多用心,少唠叨。超理智型沟通。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学校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温馨小提示:多询问孩子的需要。例如当孩子提出要买新文具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关心的语气去询问:“旧的文具坏了吗?妈妈给买一个质量好一点的好不好?”等语句。一来可以询问到孩子要买文具的理由,二来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