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80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将不同的孩子进行对比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做事井井有条,条理清晰,有的孩子却总是丢三落四,让家长操心不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孩子的秩序感,这种良好的习惯改如何培养呢?
方法/步骤
1

从幼小细微处做起。这种习惯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时候就要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习惯了,比如说将衣服,毛巾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再大点就教导他怎样才能有条理的处理事情。  生活中的小事最能体现人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幼儿做起,更能给孩子培养出有秩序的好习惯,当然在其他事情上也适用。

2

提前通知。小孩子懵懂无知还不知道什么是秩序,他一直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话来行事,而此时大人就要赋予小孩子知情权。比如在学校告诉学生每节课要学的内容,养成习惯后学生就会自发准备好要用的书和材料;在家里告诉孩子几点该干什么,孩子就会自觉的按规矩执行。   当出现意外导致今天的行程无法执行时,要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免事出意外使之前努力的形成的秩序被改变。

3

外在环境整齐有素。外界环境的整齐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美感和整齐感,各种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会给孩子以“这种东西就应该摆在这儿”的感觉,当出现偏差时他自发的就会去调整。  外界环境对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4

大人要细化管理。这个是一切执行的前提。比如说让孩子洗手,不仅仅是说你去洗洗手就好,大人要以身示范,挤洗手液,仔细搓手,冲干净,毛巾擦干。  由洗手细化到各个过程,这个行程更容易执行,也更容易给孩子留下印象,管理就会更方便了。

5

从孩子内心做起。秩序感的培养不是建立在歪曲孩子成长的前提上,过多的管理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建立秩序不能大人规定小孩子这个不要通过与孩子的谈心,能做那个不能做,也不能只是大人教育小孩,讨论,引导他们自己产生一定的秩序感。自己指定的规则孩子会更愿意去执行。

6

要有耐心。曾经听过一位专家说养成一个习惯最起码要21天,但我感觉养成一个习惯要常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一旦停止就会出现反弹,孩子就会恢复原样。所以,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是很重要的,家长都没有耐心何谈孩子。

7

经常夸奖。孩子也是有虚荣心的,经常性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我很棒,我这样是对的,他就更愿意去执行,去努力。

注意事项
1

耐心,持之以恒

2

图源网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