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72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说事儿”类型记叙文

这篇文章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会有涉及。本篇文章只是对记叙文的核心内容抽离出来,就如同人体之骨架,至于记叙文能够写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看孩子日后的积累和笔耕不辍的练习。如果你是一名家长,可以去对你的孩子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也可以参考一下。非专业人士,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吸收!
方法/步骤
1

我们先明确一点,有些小学生为什么写不好或者写不成“写事类”记叙文。       我们单从小学生自己的角度看:其一,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写作;其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其三,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关于事情的整体架构(即他们没有关于一件事情为什么发生,怎么发生,过程是怎样的这种完整的逻辑体系),他们的思维是凌乱的、无序的;其四,他们的语言是空白的,即使他们心中能够知道并描述一件事情,但是他们并不能在纸上表达出来;其五,即使他们能够表达,也总是在行文逻辑或者文章内容上出现问题。

2

综上所述,问题多而杂乱,牵一发而动全身。依稀还记得我小学学习写作文时,老师只是让我们背一两篇文章,后来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写作上,虽然老师讲了很多关于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这些东西,但是用处终究不大。从初中一直到高考我依靠的一直都是从小看各种书籍的积累。到了大学,我才开始思考关于写作的东西,才逐渐梳理出一个稍微清晰的脉络。

3

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说事儿”记叙文,我们应该做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篇记叙文“多余”的东西都踢出去,只留下最核心的内容给孩子们讲解。那些关于描写的、议论的、抒情的去掉。那些关于句式的,什么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去掉。那些关于修辞的,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什么的也去掉。对,就是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你需要做的就是先将这种类型的文章的基本框架给孩子们搭建出来,让孩子们的记忆根深蒂固。当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内容后,你就可以给孩子们讲解什么是“说事儿”记叙文了。你可以指着那可能五十字字不到的内容给他们讲,记叙文就是记录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文体形式,就和你走在路上救了一只小猫,你回家挨了一顿打一样。这都是一件事情,你只针对这件事情去把你怎么看到的小猫(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如何救得这只小猫,你为什么要救这只小猫写出来就好了。然后你从那五十多个字里提炼出来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你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告诉他们记叙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记叙文是什么。

4

然后,你就可以教孩子们去写记叙文了,把你刚刚做减法的记叙文擦去,只保留下来六要素。然后就是做加法。先写下来一句话“我回家挨打了”,这是事情的结果,然后,向里面加内容,先是核心的内容人物、时间、地点、起因(我没写作业)、经过(老师告诉了我妈妈)。这样核心框架就有了。

5

然后就是向里面添加修辞手法(妈妈气得像电视剧里的红太狼什么的),再向里面加顿悟、体会、感想(我不写作业不好,对自己怎么怎么样,对爸爸妈妈怎么怎么样,对老师怎么怎么样),这件事反映了什么什么情况。然后就是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怎么来,描写怎么来,议论怎么写(讲解一下什么是议论,用例子),抒情怎么抒发(我很后悔,妈妈很伤心,老师伤心难过)这些。再之后就是文章结构,总——分——总,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行文怎么安排。

6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从小学到高中的写作就是从最核心的框架一直做加法,有选择的有结构的做加法,这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做的工作。至于文章的修辞用的好不好啊,表达方式用的怎么样啊,记叙文人称怎么用啊,线索怎么整啊,记叙文顺序啊这些,都是积累的结果。这就需要孩子们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去分析,自己去按照“做减法,做加法”的方法去研究,去学习,去背诵名言名句,去熟记历史典故,去思考升华社会事件等等。当然有老师和家长帮助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写作和文学素养。

注意事项

本文略显粗糙,仅仅针对刚刚开始写作的小朋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