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95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使用抗凝药物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能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预防治疗血栓栓塞类疾病。患者常用抗凝血药如,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正常人具有健康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循环流动。但是,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中风等血栓或出血疾病。下面我们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2脑血栓特效药
工具/原料

抗凝药物。

方法/步骤
1

抗凝血药物,治疗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药物分两类:1、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预防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栓的形成;2、针对凝血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凝药,包括肝素和华法林。便民药店随处可见,虽然方便民众自己选择购买抗凝血药物,但是,合理用药问题随之而来,必须关注诸多注意事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论是富裕还是穷困国家,合理用药比率均很低,在世界范围内,大约50%的人服用错的药。对于孕妇而言,没有绝对安全药物。哺乳期与新生儿:慎用。新生儿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不健全,要慎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和抗凝血药。老年人:剂量变少,间隔延长。

2

阿司匹林、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虽然有副作用,但一般可通过保护胃肠黏膜、监测血液系统变化来避免。口服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纤维化引起的血栓疾病。据统计可降低40~50%中风、心梗或其它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阿司匹林价格十分低廉,人人负担得起。阿司匹林刺激胃黏膜,会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胃黏膜出血,患有胃病者服慎用阿司匹林,或遵医嘱,不要滥用阿司匹林。过敏人群,会加重过敏反应,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水肿,甚至哮喘,影响正常的呼吸,患有鼻炎、鼻息肉者忌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损伤肝、肾,患者服用会加重病情。

3

肝素,肝素分子量为5000~30000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硫酸基和羧基,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药用肝素从猪小肠和牛肺中提取。肝素对凝血过有抑制作用,静脉给药,皮下注射,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注意事项: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出血,副作用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60岁以上老人慎用。

4

香豆素类,双香豆素 、华法林和新抗凝。口服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虽然起作用开始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当用量不当引起出血时 ,除给维生素K外,外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富含鱼精蛋白的食物。阿哌沙班是凝血因子Xa活性位点抑制剂,通过减少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而产生抗凝和抗栓作用。通过对Xa因子的抑制,阿哌沙班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并抑制血栓形成。目前已发现有数十种药能与华法林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人参、丹参、三七、当归等补益中药。患者在服用抗凝药前咨询医生,不要乱用补药。

5

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如皮肤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等,特别是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所谓“过犹不及”,本来吃抗凝药物预防治疗血栓,副作用一不小心产生出血病症。中医认为血液、脉管属于奇恒之腑,血管内有营气在帮助推动血液循环、养护血管。还有从中医角度切入,心脏有两条经络: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心经维护心脏正常功能;心包经养护冠状动脉与脑血管。抗凝血药物直接针对心脑血管进行治疗,无可替代。然而,中医治“未病”,从预防医学角度讲,运用中医砭针灸药自我保健,就不会走到必须服用抗凝药物这一步。

注意事项

医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民众要随时学习新知识,养成科学用药习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