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3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9

孩子没礼貌怎么办

懂礼貌的小孩人见人爱,处处受欢迎;不懂礼貌的小孩,即使长得再漂亮,也会被大家排斥。在一些场合,如果孩子失礼,不懂礼貌,会被人称之为“没家教”。有些人会在心里说某个孩子没家教,有些人则会大声说出来。特别在人多的时候,自家的孩子被人斥责“这谁家的孩子这么没家教”,往往比被人抡一巴掌还要严重。 那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教会孩子懂礼貌呢?
方法/步骤
1

第一, 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示范。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孩子天生也喜欢模仿别人,只要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文明,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自然就会懂礼貌。  比如一家人在小区里遇到了同一单元熟悉的老奶奶。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孩子在后面走。如果爸爸先问候奶奶:“阿姨好”,然后妈妈再向奶奶点头致意,孩子就会大声问候奶奶说:“奶奶好”。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示范,孩子看到了爸爸妈妈的榜样,以后再遇到老奶奶自然就会问候奶奶。      如果家长一直表现得大大咧咧,那孩子也会大大咧咧的,这不能责怪孩子没礼貌。

2

第二,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懂礼用礼的环境。  要让孩子懂礼貌,仅仅在外面给孩子做榜样也是完全不够的。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并正确的礼貌对待任何人,家长也要在家庭内部提倡并运用礼貌用语,并长期坚持,给孩子创造一个懂礼、用礼的环境。 比如,每天早晨家人起床后见面时,都应相互问候“早上好!老公”、“早上好!宝贝”。每天睡觉前,家人应该互相说一句“晚安”。这种良好的家庭习惯会使家人心理安稳并感觉到愉悦。这种温馨的话语和文明的习惯,会在家人营造出一份和谐的气氛。孩子有了这样的熏陶,自然就会懂礼貌。

3

第三,要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礼貌行为。   要及时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也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孩子的礼貌行为。孩子尽管做的已经很好,但细心的家长如果能帮助孩子分析美中不足,及时帮孩子纠正一些细节,可以让孩子在下次做得更好。 当孩子的行为完全错误时,更应该及时、严厉地进行纠正。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久而有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失教”的人。   家长纠正孩子的行为时要注意场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语态,不要又凶又狠,否则倒成了他学习的榜样了。同时,语气要严肃、坚定,有威严,让他感到有压力,不能再这样说或这样做了。

4

第四,跟孩子约定一些提醒的暗号,慢慢引导。  要经常监督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要熟记在心,也要能熟练应用。必要时,就跟孩子做一些约定的暗号。比如,不同的情况,可以跟孩子约定不同的暗号,以此来训练和提醒孩子做好礼貌待人的习惯。以下三条约定暗号,家长可以参考。 A: 在家长已经看到应该被问候的对象,但孩子还没看到的时候,可以约定用“咳嗽”来提醒孩子。B: 在跟孩子手拉手一起走,但孩子低头只顾走路,没看见应该被问候的对象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用“捏手”的方式提醒孩子。C: 在孩子不知道应该用微笑、点头或者语言问候的时候,可以约定“咳嗽”为语言问候,“捏手”为微笑,“摇手”为微笑的方式来提醒孩子。这样既好玩,也解决问题。 平时就要跟孩子普及一些礼貌常识,遇到情况时就不会被动。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语言来问候,什么情况下简单招手,什么情况微笑即可。

5

第五,别强迫孩子,容许孩子用其他方式礼貌待人,如微笑。 有孩子说,他们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因为爸爸妈妈老要求孩子问候自己的朋友,而孩子却经常为称谓犯难。比如,在孩子不知道对方应该称呼爷爷或者叔叔、奶奶或者阿姨的时候,应该容许孩子用注目、微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仪。有了这种约定,孩子就会轻松很多。

6

第六,提前告诉孩子一些必要的信息。 如果带孩子出去,比如去自己单位,或者赴朋友聚会,就应该提前和孩子说好都会遇到哪些人,都应该怎么称呼,跟孩子约定好这些细节。到了预订场所,只要介绍这是谁,孩子自然就会礼貌招呼。如果没有约定,孩子招呼错,会大家都尴尬,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没招呼恰当,真的不能责怪孩子。这些细节都需要家长和孩子提前约定的,责任在家长。

注意事项

照片来自百度搜索,仅供参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