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40今日阅读:91今日分享:37

怎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那么问题也随之产生,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怎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工具/原料
1

电话手机通讯设施

2

汽车等交通工具

方法/步骤
1

第一步,时间要素运用技巧民间纠纷所涉及的时间问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纠纷发生的时间;纠纷持续的时间、调解纠纷的时机。民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往往具有季节性规律,它是调解人员做好预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民间纠纷持续的时间,往往说明了民间纠纷的复杂程度和调解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那些时间长、隔阂深、问题比较复杂的纠纷,调解人员要做好持续做战的准备。调解纠纷的时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于持续时间长久调未决的纠纷,调解人员要选取最佳时机再一次进行调解。

2

第二步,是指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调解人员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如何把握调解纠纷的时机呢?首先,在调解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反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稳妥解决。如果遇到当事人不懂法时应当先宣传有法律、循循善诱,积极疏导进行调解。如果遇到当事人冲动发火不冷静时,不能强行调解,这样是起不到调解的作用的,应等待时机再进行调解。其次,根据谈话的环境和当事人的心态决定谈话的内容,特别是批评教育的话,提出要求的话,更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说话时间,以免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和敌视。

3

第三步,人物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主人本是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实际上是调解人员对双方当事人所做的疏导说服工作。由于自然状况、社会阅历、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特征的当事人对纠纷和调解人员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外向型性格的人感情外露,内心的想法会很快通过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感情深沉,内心想法不易形于色和付绪行动。这就要求调解人员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分析纠纷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和行为,弄清楚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如,文化水平、法律素质高的人,是自我调节能力强,纠纷心理不容易形成,即使形成也不易外化为纠纷行为,如果这类人与其他人发生了纠纷,他们对调解人员有道理的话容易听得进去,也能理解调解人员的工作并给予配合。反之,文化水平、法律素质低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纠纷心理容易形成并容易转化成为纠纷行为,对于这类纠纷当事人调解人员就必须多花工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政策和道理讲清楚、讲透彻,针对这种类型的当事人,平时的帮教工作和回访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总之,调解人员只有把握了纠纷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调解方式和方法,攻心为上,突破当事人的种种心理障碍,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

4

第四步,情节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情节要素主要是指纠纷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纠纷的萌芽、发生、发展及至激化的全部事实经过,纠纷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各有哪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甚至双方当事人各自的企图、动机和目的等等都是调解纠纷的事实依据。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做到有备无患,打有准备之战,对于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心存侥幸的当事人,调解人员可出示真实全面的事实证据,可以起到威摄当事人,促使其低头认错的作用。而对于心存疑虑、有所顾虑的当事人,一个充分掌握纠纷情节的调解只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对调解人员来说,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这些事实依据,才可以在调解工作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调解方式,继而使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得到解决。

5

第五步,原因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原因是指纠纷发生的起因,也就是引发纠纷的事实,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远因和近因。纠纷的原因是纠纷的根结所在,因此,这也就是调解人员进行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民间纠纷来说,可能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同在,远因与近因共存。一般来说,直接原因和近因是比较容易查明的。但往往引发纠纷的真正原因是隐藏在直接原因和近因后面的间接原因的远因。这就要求调解人员深入实际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拨开层层面纱,找到深藏其后的引发纠纷的真正原因。只有抓住真正的原因,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纠纷。

注意事项
1

注意沟通交流的语气语调

2

注意提前做好沟通交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