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60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下滑 短平快策略须调整

2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首次回落至4%以下,并创20个月新低。由此,居民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在经历了24个月负值后,首度由负转正。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居民实际利率持续为正值,意味着居民银行存款“跑赢”了通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值增值。那么,在“负利率”结束的情况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市民理财是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呢?
方法/步骤
1

保守型:存款转向中长期  银行理财专家孙达表示,“我个人认为,一两个月内会降息,建议市民选择中长期的理财方式。”孙达表示,在当前选择中长期的理财方式就是在降息前 把当前的相对高一些的利率“握在手里”。“今日,今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将开卖,其中3年期的年利率为5.58%,5年期的年利率为 6.15%,与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利率分别高出0.58和0.65个百分点。这对保守型的投资者而言是当前投资的最好选择了。”除了国债外,孙达表示, 保守型投资者还可以将存款转为中长期,“个人认为三年期的定期储蓄为最佳选择。”

3

理财产品:收益或将下滑  昨日,小编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逐渐下滑,银行推出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普遍下跌0.2~0.4个百分点。如某银行的资产管理系 列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票据和信托计划,风险级别较低,5万元起售的普通款产品自今年1月以来,年化收益率便由5.5%开始逐级下滑,目前该款产品年化 收益率为5.3%,下滑了0.2个百分点;而3个月期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由5.4%下滑至目前的5.1%,下滑了0.3个百分点。此外,工行、建行、交 行、民生等多家银行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下滑现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