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01今日阅读:128今日分享:10

类风湿性关节炎:[2]风湿热痹型的针刺疗法

简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早期可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关节畸形僵硬、功能丧失。有自发性地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特点。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症的范围,并有历节风、白虎历节、骨痹等名称,认为系风寒湿三气杂侵、经络气血闭阻所致,并因感受的各种病邪轻重程度不同,而有风痹、寒痹、湿痹之分。【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外邪侵袭和人体抗病力减弱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机体素亏,卫气不固,腠理空虚,而复因汗出当风、涉水冒寒、久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人体,流注经络,使经脉凝滞,血流不畅,蕴于骨节之中而发为本病。以风气胜者,为风痹(行痹),寒气胜者,为寒痹(痛痹),湿气胜者,为湿痹(着痹),若素体阳亢、内有蕴热,则邪从湿化而成热痹。【临床表现】       初发时起病缓慢,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和关节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一个或多个小关节游走性疼痛。渐渐发展为对称性关节炎,也有少数急性发病,多个关节同时被侵犯,伴有发热出汗等全身症状。       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他关节,特别是近端的指间关节,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关节的疼痛和强直在晨间醒后最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出现梭状指样特征性改变,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后期关节多强硬、畸形,甚至关节部固定在屈曲位。部分病人在关节隆突部位出现皮下小结。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血球的轻度增多、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阳性。中后期X线摄片出现病变关节的骨性改变。-------------------------------------------------------------本节治疗以 风湿热痹型 为主:     【 主证】关节肿胀灼痛,喜凉恶热、局部发红,们之热感,活动不便,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多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驱风除湿,清热通络。
工具/原料

一次性针灸针,75%医用酒精、棉签

方法/步骤
1

75%酒精常规消毒

2

大椎,泻法【取法】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3

曲池,泻法【取法】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4

脾俞,补法【取法】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5

阴陵泉,泻法【取法】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6

三焦俞,泻法【取法】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旁开2指宽)处。【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7

【配穴加减】          脊椎关节,加患部夹脊穴;骶髂关节,加小肠俞、膀胱俞;肩关节,加天宗、肩井、肩髃;肘关节,加曲池、天井、手三里;腕关节,加阳溪、阳池、腕骨,指间关节,加四缝、天应;掌指关节,加外关、八邪、上八邪;髋关节,加秩边、环跳、居髎、绝骨;膝关节,加膝眼、梁丘、曲泉。踝关节,加解溪、丘墟、昆仑;跖趾关节,加八风、束骨、公孙。【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疗程】急性期可每日针1次,慢性期则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

针刺过程中如出现晕针或断针,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

2

孕妇慎用,体质虚弱者慎用,晕针者禁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