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0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摄影知识及技巧——大全

摄影知识及技巧——大全微距摄影与显微摄影一、微观世界的影像  在一些科学杂志和艺术书刊上的科技报导文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批诱人的图片,它们丝毫不逊色于职业摄影家的作品。图片将人眼看不到的那个世界中动人的景像指给我们看,这些微观世界的影像如同特写镜头一样对读者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许平时通过人眼看到的景物过于直接,记得第一次透过微距镜头观察取景时,被眼前放大了的景像着实吓了一跳,不曾见过的神奇画面时隐时现,短景深造成的图案与线条虚实相衬,充满诗情画意,“距离产生美”在微距视野中再次得到印证。  每年都要举行Smallworld(小世界)摄影比赛;  也会定期向全世界征集微观世界的摄影精品,摄影突破传统的摄影手段,揭示着极富艺术与科学价值的神秘世界。国际上一些科学研究专家常常也是某个专业领域的摄影专家,他们以照相机为武器,记录出自己在研究领域中进行的探索,如美国昆虫学家T·艾斯纳教授,凭着对生物世界的敏感观察与热爱,以精细的摄影手段创造出著名的微观摄影图片集“小型奇妙的世界”。当然成功的作品不止是简单影像的纪录,请欣赏本文中的彩色插图,由美国摄影家兼生物插图画家戴维·丹尼斯在南美拍摄,表现了一队“切叶蚁”叨着切下的树叶回到自己的洞穴。 一、微距  “微距”意为在较近距离以大倍率进行的拍摄,人眼往往对近于375px的物体就看不清了,而专业微距镜头的光学校正按近拍的需要进行设计。按德国的工业标准,成像比例大于1:1的称为微距摄影范畴,右图“蒲公英”示意出在底片上与景物等大的图像。美国《当代摄影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通过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这里我们所说的比率指底片影像大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关系,35毫米相机标准镜头最大拍摄比率为1:10。事实上在摄影界中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属微距摄影,而达到10:1~200:1则属显微摄影。  二、微距摄影方式  在购买一只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时,它的微距档(Macro)不是用最近拍摄距离表示而是用放大率表示的,如1:4等。人们俗称MacroIens为“微距”镜头,但微距镜头不一定在“微”近距离范围内来进行拍摄,有些变焦镜头在长焦端(或短焦端)设立微距档,而有的变焦镜头可在所有焦距范围内进行微距摄影。正确的叫法应称为“巨像镜头”,而“micro”才是微小的意思,如“MicroScope”为显微镜。  近距摄影是一门学问,它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微距摄影:  1)使用专门的微距镜头,价格较高但成像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2)带微距档的变焦镜头,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业余爱好者大多使用这种方式。然而微距档设在变焦镜头长焦端与短焦端拍出的影像是有区别的。  3)使用接圈,通过增加镜筒的长度来改变像距达到放大的目的,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像距增加到二倍焦距处,影像与实物等大。由于接圈使用时放在镜头后面,一是不够灵活,二是影响曝光量,在翻拍1:1幻灯片时常用这种方法。  4)与接圈原理相同的是使用可以伸缩的近摄皮腔,它比固定长度的接圈灵活且延伸量大,可以达到10:1影像比的拍摄,此种方式可以拍摄出很好的作品,特别是在进行花卉或昆虫摄影时使用。  5)最廉价的方式是使用“近拍镜”,用法是拧在镜头前面,通过缩短最近拍摄距离实现微距摄影的目的,由于是单透镜进行的附加,改变了原来的透镜组合,会引起球面差和畸变,使影像边缘质量降低,在操作时需缩小光圈。  6)有经验的人士可以将镜头反过来倒装到机身上,首先要将调焦拨至最近距离,操作时只能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对焦,标准镜头反持可以达到1:1。  微观摄影将平时不引人注意的细部巧妙地浓缩为抽象的图案,在一篇对微距摄影作品的评论中,狄源沧先生说:“大多数爱好者都有曾背负着沉重的器材追寻过壮丽的风景,其实当我们用微距镜头对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时,我们的视野同样可以出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扩展的视野中一切都将值得我们驻足和凝视。”使用广角镜时要注意什么?使用广角镜时要注意什么? 在拍摄人像时,不宜近于0.6米,以免产生透视畸变,假如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半腰或齐膝像。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这种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全身像,然后在放大过程中进行剪裁,以获得标准的人像照片,这样就可以避免透视畸变。当然,有时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为减缓被摄者脸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透视畸变。如被摄者额窄下颚宽,采用略高的俯视角度拍摄,可以使其缺陷抵销;反之,则可以采用低角度仰摄。  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摄,仍然会产生畸变,但有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弥补被摄人物本身的某些缺点,如有个别的被摄者的腿较短,上身较长,采用这种角度的拍摄,会使腿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修长的效果,增加其美感。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除了会产生透视畸变外,还会产生边缘畸变。这种畸变主要是由于镜头后方到胶片的视场边缘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摄群像时,容易使画面边缘的被摄体变得矮胖。室外自然光的运用室外自然光的运用 顺光拍摄:光线入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阳光所形成的阴影和投影都在拍摄对象的后方,景物面向镜头的方向都受同样照明,画面上看不出明显的明暗配置和反差,影调配置主要靠景物本身具有的色调来完成。顺光能全面的表达物体的质感,拍摄人物丰满细腻,拍摄风光,前后景物都一样亮,景物轮廓靠自己的色调来勾画,具有平涂效果。如选择的景物本身轮廓清晰,背景亮,能具有高调韵味。  但是,顺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影调平板单调,缺乏起伏明暗的视觉节奏。顺光还不利于表现群众场面和表达众多数量的内容。这幅群众场面,由于使用顺光拍摄方案,前后人物都以同一色调再现在画面上,分不出明暗层次,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数量和层次都显示不出来了。  侧光拍摄: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是从拍摄点的左侧或右侧方照射到被摄对象的。在被摄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画面明暗配置和明暗反差鲜明清晰,景物层次丰富,空气透视现象明显,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是比较理想的光线条件。  运用侧光时,应注意受光面与阴影面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以人像为例,一般忌讳受光面和阴影面各占一半,瘦人鼻子又高,受光面要多些,胖脸塌鼻子,受光面要少些。另外,受光部分应与对象富有表现力的部分配合。拍人像,眼的视线方向宜与光线的入射方向相对为好,这样光线会落在脸部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如果相同,则光线不能照在人脸的主要轮廓上,而落在脖子和后脑勺上,不利于形象的描绘。  逆光拍摄:太阳光线从被摄对象的侧后方射来,或者镜头正对太阳方向拍摄。逆光有利于勾画对象的轮廓线条,宜于拍剪影。逆光还利于表现空气透视现象,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拍摄人物、事物众多的场面,逆光能强调出数量,它在各个物体上都勾画出一个亮的轮廓,不致象顺光那样,色调彼此重叠在一起。  逆光摄影,背景对着相机的一面恰好是阴影面,这样会使一些杂乱的景物线条和不必要的细节隐藏在阴影中,简洁背景。逆光还有助于在直射阳光条件下获得低调画面,由于背景暗,主体面向镜头一面也暗,但主体和背景之间会被阳光勾画出一道亮的轮廓线。  用逆光拍摄近景人像,正面应有足够的辅助光,用反光板、闪光灯,正面质感可得到很好表达。但辅助光要恰当、均匀,不能太亮,否则影响亮的轮廓线,光线效果也不真实。曝光以正面亮度为准。逆光拍摄必须使用遮光罩,避免阳光直射镜光,在底片上形成灰雾,招致失败。但也有些摄影者有意让太阳从树枝或人物身后射过来,利用“嗤光”形成的光晕,表现某些抒情寓意的主题。夜间怎样拍人物夜间怎样拍人物.在一本名为摄影技巧的书上看到如下夜间闪光灯应用方法:1.对背景灯光进行测光,得到曝光组合,比方讲是:光圈8,速度1/15.2.根据闪灯指数,人物主体前景距离,算出正确曝光人物所需光圈,比方讲是5.63.将曝光组合手动设定为:光圈5.6,速度1/15,就能照出对人物前景和灯光背景都曝光正确的照片.  其实,人用闪光灯,距离与光圈的乘积等于闪光灯指数(100度卷),没有错。所以光圈用5.6也没有错,剩下的就是调整背景的暴光组合,8-1/15与5.6-1/30是相同的暴光组合。所以应当用1/30秒。而且没有超过闪光同步时间。是在没有TTL的闪灯时用的。以前的老闪灯背后有一张表,列出不同的ISO下不同距离和使用光圈的对应表,因为那时候的闪光同步速度是固定的,闪灯不管三七二十一,发射出的光量都一样,不同的距离受到的光量不一样,所以要用距离来决定相机的光圈。  在夜景人像中,假设背景曝光需要f5.6,1/15秒,再一看主体的距离和闪灯背后的表:3米、ISO100需要用f8,这个曝光组合实际上是f8和闪光同步速度(可能是1/125秒),所以,用f8来控制主体反射回来的光量,闪灯闪亮的速度肯定在1/125秒以下但不会差太远,同时用1/8秒(不是1/15秒,因为光圈缩小了一档,速度要相应降低以保证背景正常)拍出背景和主体都正常的照片。所以以前拍夜景人像时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哇?要4秒?那好,你站着别动,闪灯闪了以后也别动,我叫你动才能动!”......那可怜的美眉连眼皮都不敢眨......怎样不拍虚照片?怎样不拍虚照片?第一点:拿稳相机  所有的傻瓜相机都是预设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相当于单反相机中的光圈先决或快门先决模式,但范围要小的多。一般快门速度定为1/125秒或更慢,光圈定为F=4.5或更小。这基本满足了白天各种天气变化时(无云,微云,浓云...)正常曝光的需要。但要注意,把相机拿稳是照片清晰的首要条件。假设你从一个小孔观察外界,在一秒内下降一米,你会觉得物体都成条状。同理:相机的感光孔要小的多,对距离的变化也敏感的多。在1/100秒内上下移动1厘米就会对成像产生很大的影响。拍摄时很多人喜欢用力按快门,使相机在瞬间向下移动,结果就是调焦不准影像虚化。  要点:取好景后,不要激动,轻轻的按下快门。  第二点:人像居中  虽然诸多大师和摄影杂志都把人像居中作为摄影大忌,因为会使画面呆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傻瓜相机使用的都是中心测光法,现实世界是立体的,而照片是平面的。想象世界是由无数层图像组成的,相机只能在立体世界中选一层作为基准。中心测光法就是把取景框中心的物体所在的层准确的表现出来,而其他的层(近景、远景)只能以这一层为中点逐渐模糊,这就是通称的景深。即能使多大距离内的物体表现的比较清晰,大多数人会在一片不错的景色之前留影。但想法绝不是要纪录景色,而是把人物拍清楚,又“捎带手”纪录景色,从而达到告诉别人我曾经到过xxx.景色模糊一点是无伤大雅的。  要点:把人物放在取景框的中心。  第三点:人不要离相机太近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否则我就不正常),看近物时很有立体感,知道那个物体时在那个物体的前方/后方。但远距离物体就不好判定(如:柜子里的摆设和旁边的电视之间的关系我很清楚,可海上两艘船之间有多少米就拿不准了)。相机的原理是仿照人眼制成的,它在表现远方的物体时很容易,都在一个平面上,近处的物体就要判定。但限于相机的性能,近端有一段距离是不能准确测量的。这也是镜头为什么要标出最近距离的原因,如135mm镜头不能表现0.5米以内的物体,等等。  要点:人离相机起码0.5米。充分利用窗户射进来的光拍人像充分利用窗户射进来的光拍人像.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喜欢利用从窗户射进来的光来画人像,因为这种光造型能力强,又有很好的投影。传统的画室窗子都是朝北开的,(最少在北半球是这样),整天都有稳定的非直射阳光的照明,直到发明了灯光摄影  控制光线的方法  浅色墙壁的小房间比起大而暗的房间来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因而背景也亮一些。  反射光的强弱和背景的色调,可以用拉开或关上窗帘的办法来调节。但是,最值得追求的还是直射光的光效。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用百页窗或厚窗帘模拟出硬调的直射光的效果。可以用薄窗帘把斜射下来的光线变成散射光,还可以让它带有某种颜色。浅调的窗纱(不带格子的)可以当柔光器用,能使光线柔和。日光洒在彩色窗帘上所起的作用,和加了彩色浓片的泛光灯一样。  一天中午,光线的变化在室内所起的偏色与在室外拍彩色片时是相同的。早晨和黄昏的光线偏于红橙色。有些在室外摄影中无须注意的问题,对窗户的光线却有影响。例如窗外近处是太阳晒着的红砖墙,光线就会偏红。窗外是花园并有高大的树木,光线就会发绿。窗口对着蓝天,就带点蓝色。这种影响在室内可能比室外明显,因为窗口重一有选择性,不像室外那样色彩有一个总的平衡。  用白卡纸或报纸做个反光板,利用反射光来照亮阴影处。拍全身像时,可把一整张白纸迎着窗户挂在靠近人体的画面之外。调整反光板的位置,对控制反射光的强度和分布状况大有可为。但这种技巧如果用得太过了会失去自然富光的特色。  室内两面墙上都有窗户而人物在两窗之间。这种交叉照明会造成各种有趣的光效变化。只要在拍摄时要求被摄者转动一下身体,一系列不同的变化就会显现出来。应该让一个窗户的光比另一个窗户稍亮一点,两个窗户的光线相等是最不好的。虽然可以调整被摄者的位置,但从窗户射进的光线总是不均匀的。这对特写照片影响不大,但对全身照片来说,不是上半身大暗,就是下半身大暗,这要着窗户的情况和人物离窗的位置而定。必须把光线的性质搞清楚。电灯光可以作为窗光的补充光。但因色温不同,拍彩色片会带来问题。闪光灯的色温和日光相似,可以和窗光同时使用  人物的位置  室内的光线,大部分来自一个方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光从窗口上来,它的强度决定着照片的明暗对比。移动人物的位置就能改变照明状况  窗光的照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它的强弱变化要比眼睛看不到的大得多。从窗户到被摄者的距离,决定面部照明的类型。同时,也要看这间屋子墙壁和地板的反光能力。当被摄者进入富光的死角时,墙壁上的反射光就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了。这时候,被摄者离正对窗户的墙壁越近,照明才能越充分。在室内,只要被摄者移动几尺,强光和阳彩的对比就会有很大变化。调整距离能够解决照明不均匀的问题。  在窗户的正中人物面向窗口,他的前额、鼻子、颧骨和下巴都处于高光照明之中,看起来很突出,不论什么背景都能把轮廓衬托得很明显。光从侧面射来,面颊线条明显,但面颊和颌都在阴暗处。头部微微转离相机,侧面光能产生最大的主体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脸型特征的办法是,脸部微微转离窗户一些,转向阴影方向,只有侧面充分照明。但这时必须同时利用反光板,或室内其它方面的反光。  在窗户的一侧  被摄者移到窗户的一侧,面向窗口,侧面光和轮廓光会有所减弱。面容显得圆润匀称。面孔转向相机时.面孔上背窗的部分出现了阴影,但面孔离窗最远的一边或多或少地为平光所照亮。远离窗口时,整个面容处在阴暗的平光之中。人物离窗越远,影调越平淡。直射日光的效果如果被摄者在窗前阳光光束中,由于反差大幅度的增加,可能产生眩光,除非是按照亮部曝光。这时其它部分可能全是黑的。正常曝光也会增加镜头上的眩光,或在人物四周出现光渗。要用柔光镜或涂油的玻璃滤镜加以缓和。  目光是极强的反光板光源。如果人物面部一侧只有很窄的一条被日光照亮,那么,反光板就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光源。可以调动被摄者和反光板的位置进行试验,还可以用窗帘、屏幕等来柔化直射日光。怎样利用室内自然光摄影?怎样利用室内自然光摄影?1.使用彩色或黑白胶卷时,最好使用高感光度的卷片。  2.一般室内的亮度不如室外,感光的速度很慢,所以即使用三角架拍摄,胶片速度太低,快门速度慢,会照虚。  3.高感光的底片在调光圈上、都给有很大的余地,快门速度会加快。  4.光比反差大,是因为室内的光线主要来自于窗户,所以被拍摄对象距窗口的远近、室内的墙壁、家具都对被摄对象有很大的影响如人坐在窗口下,受光不均匀,面部就会一半亮一半暗。为了增加阴暗面的亮度,调节反差,可用铝箔白纸或白布做成的反光板,直接观察反光效果。这样做出的辅助光比较理想。  5.测光要测窗口及暗处,将两个结果取平均值。这样暗的地方不会太暗,亮的地方也不会太亮。  6.黑白冲卷最好用D76微粒药液冲洗,使底片能获得很好的层次效果。瀑布的拍摄瀑布的拍摄 瀑布确实是个很好的拍摄题材,为了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如何拍摄瀑布,我想从广义上谈谈。  瀑布的形态有各种各样,面对姿态各异的瀑布,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段,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用高速快门,可使飞瀑显得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使用慢速快门,可使飞瀑显得潺潺缓流,轻柔飘逸。  在拍摄人物与瀑布的合影时,可根据瀑布的形态具体安排。如果瀑布的落差不是很大,坡度也不陡峭,可让人物站在瀑布下,以较低的角度取景,对瀑布进行仰拍。还可以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把瀑布表现得缓缓流淌,充满柔情。要是瀑布落差很大,水势湍急奔腾,可让人物站在瀑布旁,用高速快门表现瀑布的雷霆万钧之势。  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拍摄人物与瀑布合影时,最好采用广角镜头,而尽量不用长焦距镜头。因为广角镜头视角广,可以表现瀑布的全景,使人欣赏那独特的优美景色。若用长焦距镜头,那就只能远距离拍摄,将人物与瀑布都表现清楚。  在晴日拍摄时,如果想表现瀑布的轻柔姿态,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往往会曝光过度,可在镜头前套用中性灰密度镜或偏振镜,以降低光线的亮度,使曝光趋于正常。当然,在使用慢速快门曝光时,须保持照相机的稳定。所以当快门速度低于1/15秒时,照相机就必须用三脚架固定,以确保画面的清晰。怎样为女性拍好倩影?怎样为女性拍好倩影? 1.表情自然拍照时,若双眼直瞪镜头,无论多漂亮的人也会变得很难看。其实,目光处在以镜头为中心的上下、左右10厘米范围内,都可以拍出正面感的照片,不一定非注视镜头中心不可。  2.有时为了拍好照片,脸都笑僵了,效果很不好。只能双方说好,摄影者在按快门之前打个招呼,被摄者略为微笑一下即可,但别忘了张亮眼睛,使双眼充满光辉,如此才显得精神。  3.买本女性杂志,不妨选出自己喜欢的模特儿样子,借鉴她的表情、姿势,无论是手势、脚的站立均仔细研究,然后在镜头前一一模仿,试着寻找能展现自己滋力的表情和姿势。但在拍照时,手和脚常有不知如何摆姿势的感觉,若两脚紧张而直立,将显得很僵硬,这时应一脚直立,一脚放松。  4.手上拿着东西比较容易做出姿势;拍照时,应稍挺胸、放松肩膀,但是,过于挺胸反而不自然,而且,某一肩端宜稍偏向胸部,因为稍斜的站姿具有女性自然之美。  5.表情很重要,临时起意的表情。动作,更能衬托自然美,所以即便开口大笑。扭身做出舞姿甚至扮鬼脸皆好,只要是自然流露的表情,都是迷人的。用相机拍摄电视画面用相机拍摄电视画面 1,1/30速度,  2,照明灯全灭,  3,用日光型片子,  4,100左右焦距,  5,因电视屏幕层次较少,反差较高,按照TTL测光,适当增加补偿,如半档至一档,以表现细节。  1/15或1/30秒。千万别用闪光灯,否则您只能看到一张白纸!自然光下微距摄影自然光下微距摄影。微距摄影为摄影者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无论是花卉、果实或其它物体,微距照片都能带来莫大的震撼力和美感。然而,许多摄影者却觉得所需器材太昂贵及拍摄方法太过复杂。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室内漫射的阳光下,以最简单的器材拍到成功的微距照片。  基本器材  作为微距拍摄的起步,你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器材:一支微距镜头、近摄接环或延伸管,以便拍摄细小物体的特写照片。使用微距镜头较方便,而用近摄环则比较便宜。为了防止相机震动,三脚架和快门线也是需要的器材。  在室内拍摄微距照片,背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黑色的硬纸板可以造出一个简单整洁的背景;而拍摄自然界物体则以斑驳的背景最为适宜。你可以在广告板上染出不同的色彩,再从中选出最自然的色调作为模拟天空,但不要使用带有质感的广告板,谁又愿意看到一个质感的天空呢?  直射的阳光往往过“硬”,需要加以柔化。可用大块透明的塑料布,根据它的厚度、光线的强度、需要的柔化程度,加上二三层。使用薄棉布也起同样的效果。此外,还需要一块反射板,把入射的阳光反射被摄影物的阴影部份,铝箔片或白色硬纸板都能起到满意效果。在室内拍摄微距照片的好处是不会受到风的影响。为取得足够大的景深,你必须使用小光圈,这表示需要以慢速度拍摄,在室内就可将风造成影像模糊的程度减至最低。不过,一旦决定在室内拍摄,就需保证有充足的阳光。  拍摄步骤    拍摄步骤非常简单:用塑料布围上窗户使光线柔化,然后布置好要拍摄的景物。你可能只需要一张小桌子,或还需要一些支架撑托拍摄物。个别情况也许还须作某些特别的安排。    拍摄时要确保光线平均地照射在被摄物体上,并检视光线的照射方向。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能喜欢从侧面45度角射入的光线,以突出物体的质感。拍摄时还会遇上太阳不断移动的问题,故此你亦须随时相应地改变拍摄角度。    把相机安上三脚架,并对被摄物体取得对焦,尽量使相机与被摄物体成平行。在微距镜头下,景深会极为浅小,保持两者的平行使你有更大的机会把景物全纳入焦点。主体后的背景最好是置于两三尺外,如果发现有阳光照射在背景上,你也要把它遮去,以免分散了主体的吸引力。把铝箔反射板在被摄物的阴暗一边架好,使光线反射,调好反射板和被摄物的位置,直至照明效果令你满意。    先读取一个曝光值,然后调整快门速度以配合f16或f22光圈。在此光圈下,根据阳光的不同强度,曝光的时间可能需要1/2秒,1秒甚至2秒。    在微距摄影时,景深受到极大的局限,因此需善用你相机上景深预测功能去检视在你设定的光圈下有何景物聚于焦点。预测时的视场会很暗,但这是正常的。从观景器中小心观看,使主体聚于焦点之外。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最后,把照片拍下来,使用快门线防止相机的震动。你可以用包围曝光方法,从中试验出哪种曝光最适合你的相机和你选用的胶卷类型。    虽然也能用延伸管、近摄接环、微距变焦镜等成功的拍到微距照片,但是一只真正的微距镜头始终是最佳工具。假如你决定认真地进行微距拍摄,它是绝对物有所值的。  总结    使用简单的器材,以漫射的阳光作光源也能拍出极成功的微距照片。微距摄影的领域为摄影者提供了无数题材,在任何季节都能拍摄到优美的照片。对被摄物的摆布、光线和背景的运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只要你用心,就必定能拍到出色的作品。摄影用光摄影用光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光线从照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主要三种,即顺光、侧光和逆光。顺光是从照相机背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线,由于光线是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体受光面积大,阴影也比较少,拍摄时测光和曝光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即使是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一般也不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但因为在顺光的条件下,被摄体表面不管凹凸不平,因受光情形完全相同的原因,阴影不易显现,因而会造成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贫乏,对主体的描写也趋于平淡;侧光是指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体表面的凹凸呈现出明确的阴影,对于表面被摄体的纹理,质感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光线。侧光既能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线,又能体现立体感,是摄影用光时较为常用的光线。逆光是指太阳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可以想象,在逆光的情况下被摄体往往会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比较困难一些。逆光能给被摄体轮廓镶上一条夺目动人的金边,处理适当,能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拍出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在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往往会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日间同步均可。我们知道,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一般来说被摄体的侧面上方45度前后的光线认为是最佳的采光角度,大约相当于上午十点和下午二点左右的时间段。因为同样是侧光,高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短,低角度时主体的阴影较长。同样状况的光线一天只有一次,对光的角度的选择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摄影师必须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以便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另外,光线如果从光质上来区分,还有软硬之分。直射光通常称为“硬光”,一般是指没有云彩或其它物体遮挡的太阳光,或是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人造光,如照明灯、闪光灯等。直射光照明下的被摄体,受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光
推荐信息